
他是教學一線的老兵,嚴慈相濟、教書育人、孜孜不倦;他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科研工作者,成果累累、貢獻突出、獲獎無數,為化工過程強化奔走呼號;他是大家心中“不知疲倦的馬”,將自己的摯愛化做春雨,潤育著一代代學子,影響著一批批青年教師。三尺講臺,三十三年堅守,他似乎忘記了歲月的斗轉星移,一直默默地譜寫著春華秋實,他就是我校第十一屆“師德十佳”獲得者、化工學院管國鋒教授。
秉承師心 賦予化工原理生動的音符
多年來,管國鋒老師始終堅持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積極倡行課堂教學改革,努力做到以情促學、以趣激思、以新啟索,以科研引領教學,以教學滋養科研。他的課堂鮮活生動,內容前沿豐富,形成了獨到的教學風格和特色,實現了教材、教法、教學內容的全面突破,獲得多項教學方面的獎項。
“嚴”和“愛”,是學生對管老師最簡練也最準確的描述。化工學院畢業生王棟回憶大學生活,常常會想起管老師生動形象、吸引許多外院學生駐足旁聽的化工原理課,“他為枯燥的化工原理增加了趣味,使高深晦澀的化工知識煥發出迷人的風采”。如今,化工1502班的陳思帆也喜歡上了管老師的這門課,他認為管老師在課堂上不僅為大家梳理了化工原理的脈絡,更鼓勵大家學習Aspen、Origins等軟件,使本科生的知識面更寬、技巧更扎實了。
管老師不僅專注學生的學業能力培養,還注重學生人格精神的塑造。他的堅守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化工0805班陳沖說:“世界上最難遵循的規則是度,度源于素養,而素養則來源于日常生活一點一滴的細節的積累,這種積累是一種功夫。這種功夫,便是我最敬佩也最應該向管老師學習的地方。”管老師常說,“困難是科研學習里必經的歷程,它不僅可以磨練人的意志,更可以激發人的潛能,折射出光輝的人格魅力。而我希望自己能成為學生在克服困難道路上的助推器,依據我的經歷給他們一些實實在在的建議,幫助他們成長。”
一片真心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說到職業理想,管老師說他追求的不單單是只做一名普通的授課教師或科研工作者,而是能成為一名將兩者融會貫通的反思型、研究型、藝術型的師者。
2017年11月,管老師學生高鵬飛的作品榮獲全國第十五屆 “挑戰杯”特等獎。在高鵬飛看來,管老師是良師,亦是益友。他回憶備戰比賽的歲月,管老師總是精益求精,指導他們將作品改了一遍又一遍,其一絲不茍的態度和對細節的火眼金睛令高鵬飛欽佩不已。比賽前夕,管老師常常與高鵬飛聊一些輕松的話題,使他放松心態,輕裝上陣。“比賽完我將報喜電話第一個打給了管老師,就像是前線戰士取得成績后第一個想到的是指揮有度的將帥。很榮幸能夠在一個特殊的時期和自己的老師為同一個目標努力,有過爭議、困難,也有感恩、感動,挑戰杯之旅也將成為我人生中難忘的一段經歷。”高鵬飛介紹,挑戰杯大賽后,管老師還專門為他們組織了一場專利課,為項目組成員做專利申請和做好知識產權后期保護的系統培訓。同學們都認為備戰“挑戰杯”不僅是一次學術之旅,更是一個學會如何表達學術觀點、如何與導師交流、如何規范學術論文的人生大課堂。
擁有20多年研究生導師經驗、擔任過學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的管老師,對研究生培養頗富心得。他認為,我國研究生教育逐步由傳統的學術型精英教育轉變為應用型大眾教育,研究生不僅要擁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能力,更要有很強的涉外能力,才能成為社會迫切需要的人才,并在時代中嶄露頭角。他為研究生設計了綜合能力實訓課程,鼓勵研究生參加學術交流、企業合作,培養大家的自我認知、演講表達、批判性思維等綜合能力。
堅守匠心 為化工過程強化奉獻一生
管老師曾被評為“環保中國十大年度人物”。這與他多年來以節能、降耗、環保、集約化為目標,為化工學科發展鼓與呼,致力于化工過程強化技術研究密不可分。
“環保是一項系統性的大工程,化工責無旁貸”,管老師如是說。作為化工轉型升級的積極倡導者、踐行者和引領者,多年以來,他帶領團隊致力于基于離子液體的綠色催化和分離關鍵技術、能源與環境催化過程、化工過程耦合強化關鍵技術開發等領域研究,相繼開發了精對苯二甲酸生產過程中溶劑循環利用、醋酸甲酯水解新工藝、精制廢水資源化利用和尾氣高效清潔治理等過程強化技術,為解決化學工業“高能耗、高污染和高物耗”等問題做出了突出貢獻,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他主持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蘇省科技廳、江蘇省環保廳科技開發項目及企業委托科研項目6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論文6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2項。主編《化工辭典》(第五版)、參編《化學工程手冊》等專著。獲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技術發明一等獎、江蘇省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等。
管老師常常和團隊師生談及自己的“綠色發展”夢想。他真切希望每一位高校教師同仁在設計相關研究路徑時,時刻以環境保護為出發點,實現零污染零排放的綠色過程,鼓勵大家參加低碳、環保的志愿活動,逐步養成低碳、環保的習慣,努力留給后代一片綠水青山。 黨委宣傳部 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