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0日,搭載著價值52萬美元青島冰箱的中歐班列(成都)從成都國際鐵路港出發,經過14天,途經哈薩克斯坦、俄羅斯、波蘭等國后,抵達意大利米蘭,全程10694公里。這是繼2017年11月底,意大利米蘭至成都的中歐班列(成都)開行后,首趟從成都發往意大利的國際貨運班列線路。這條中歐班列(成都),連通境外19個、國內14個城市的國際班列(成都),把“中國造”“四川造”的產品運出去,又把國外的紅酒、平行進口車、木材等運進來。這些不同品類的產品,通過一條窄窄的鐵軌,擴寬它們的市場范圍,變成全球性的生產資料、生活資料和消費產品,再走進千家萬戶。
一個月以后的9月19日,第十三屆中國—歐盟投資貿易科技合作洽談會(以下簡稱“歐洽會”)在成都開幕。來自奧地利、比利時等歐盟成員國及瑞士、挪威、塞爾維亞、俄羅斯、多米尼加、新西蘭、以色列、巴西等其他國家從事節能環保、新能源新材料、ICT、智能制造、現代農業、旅游、商貿、投資、科研合作的220余名代表在成都與中國企業共話發展。隨著四川與歐盟合作的加深,各國代表都對雙方開展深入合作充滿了信心與期待,記者也與部分代表對話,了解他們對與四川合作發展的期望和展望。
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工業、創業與中小企業委員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
合作才能帶來更大機遇
“歐盟很多企業對成都等內陸地區的興趣越來越大,這是我們樂于看到的,我們也希望看到更緊密、更深入的商業往來。”歐盟委員會內部市場、工業、創業與中小企業委員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說。
“今年的歐洽會以‘聚焦新經濟,共謀新發展’為主題,設立得非常好,這無疑會帶來更多關于智能制造、綠色發展、環境技術、數字化革命等方面的思考。”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歐盟,我們一直特別的關注綠色、可持續的發展,有一些成熟的經驗,同時,中國在這方面的發展也非常迅速。而在數字化革命的過程中,我們看到數字化的經濟在中國已經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歐盟公民也在體驗這樣的變化,因此雙方可以有很廣闊的合作空間。”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說。
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還表示,無論是中國還是歐盟,創新、公平競爭和合作對企業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新技術在推動著世界的發展,對于歐盟企業是這樣的,對中國企業來說也是一樣。現在,即使是生產非常簡單的產品,其生產技術也是基于新技術和數字化技術的,因此,企業發展一定是基于技術創新的。而從監管者的角度而言,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對于企業發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中歐雙方開放的市場,共同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才能給雙方帶來新的更大的增長機遇。”伊利茲別塔·別恩科夫斯卡說。
瑞典駐華大使林戴安:
新發展、新環境與新突破
作為在生態和智慧城市方面有著豐富經驗的瑞典,本屆歐洽會上,瑞典也帶來了他們在生態和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經驗。瑞典駐華大使林戴安介紹,在瑞典有一個生態城叫哈馬爾比(Hammarby),是全球生態城市建設的典范,被列為全球最完善的生態城系統。“哈馬爾比在一個小島上,到大陸之間的交通需要通過輪渡,過去渡輪的驅動一直是用柴油,如今正在做電氣化改進。而這個電氣化的技術便來自于一個成都的企業。這對成都和瑞典的發展都是有標志性意義的。我們非常歡迎以后中國與瑞典在這方面繼續深入交流。”林戴安說。
“瑞典在可持續發展以及循環經濟發展中積累了不少經驗,而中國企業在這方面發展也非常的快,開發了很多新的技術,希望瑞典與成都的合作能深入到企業和企業,技術和技術。”林戴安還介紹,她在這次的會議上了解了很多成都本地從事環保技術開發的企業,她還向不少企業發出了邀請,希望他們到瑞典介紹經驗。
林戴安還認為,瑞典與中國的西部地區的發展前景非常可觀,沃爾沃、愛立信等瑞典企業分別在成都建有工廠或者設立研發中心,成都與瑞典的貿易往來也越來越頻繁,而愛立信成都研發中心是在愛立信全球研發中心中發展最快的。而成都高新區在ICT、通信、文化創意5G等領域的產業也給林戴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都在很多方面并不是追趕而是領先,我們希望愛立信這樣的瑞典企業,在新發展新環境中能夠有新的突破,使中瑞合作也實現新的突破。另外隨著新的經濟的發展,綠色增長,綠色經濟,綠色金融對中國和瑞典都是非常重要的。綠色金融方面,瑞典是全世界最領先的金融市場之一,我們也希望在這個領域能夠跟中國加強合作。”林戴安說。
奧地利駐華全權公使張超:
中奧合作領域非常廣泛
奧地利代表團本次前來參會的陣容也非常強大,代表中有維也納的前市長,有奧地利金融部的官員,有來自歐盟合作機構的官員,還有不少企業涉及科技、服務等行業,涵蓋了網絡安全、網絡服務、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水務、電氣、清潔能源、綠色能源等各個領域。
“我們這次的代表團中特地安排了金融官員,就是為進一步擴大中奧之間的合作。”奧地利駐華全權公使張超說。
對于四川與奧地利的合作,張超認為“大有可為”。“四川是一個自然災害較多的地區,比如有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奧地利有很多自然災害防治技術,我們希望能通過我們的技術給四川帶來幫助。另外奧地利在災害防治知識的普及方面也有一些經驗,我們希望能幫助公眾了解怎樣在災害發生之前做好預防措施;另一方面,在智慧城市方面,維也納是一個有一定經驗的城市,它已連續八次獲得全球最適宜人居的城市,它的文化非常的豐富,交通也很便利,這個地區包含了智慧城市的很多技術。比如怎么樣以更節約能源的方式建造建筑等,我們有一項技術能節約90%的能源,該技術同樣可以在成都推廣應用。在清潔能源方面,四川是一個自然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有很多自然環境很好的地方,因此清潔能源的推廣和應用對于推進四川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而維也納也有一些經驗可以借鑒給中國。另外,網絡安全也是維也納正在推進的工作,過去我們與成都一些從事網絡完全的科研機構也有合作,我們相信在網絡安全這個領域能有進一步的合作的機會。”張超說。
波蘭駐華大使賽熙軍:
開放帶來更多可能性
在波蘭駐華大使賽熙軍看來,成都也是波蘭的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一個大門,“波蘭在1991年以后,是歐洲少數幾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國家之一,所以在經濟方面中波之間有更多合作的可能性。”賽熙軍說。目前已經有不少波蘭企業在政府之間的意向性的合作關系下已經開展了合作業務,涉及食品、旅游、高新技術等方面。
對于運行中的中歐班列(成都)對于成都與波蘭的貿易推進,賽熙軍表示,中歐班列(成都)對雙方的企業來說都增加了更多的互通互往的可能性。“一方面,中國通過中歐班列推進了西部更加開放,同時也增加了雙方進出口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中歐班列的開通對波蘭來說也增加了我們的基礎建設,對雙方的經濟來說也是更好的刺激。”賽熙軍說。
國際展覽聯盟(UFI)歐洲區第一副主席喬瓦尼·曼托瓦尼:
交流加深中歐聯系
中國與意大利的貿易往來可以追溯到元朝馬可波羅來中國,馬可波羅把東方文化帶到了意大利也帶到了全世界。現在,四川與意大利又有什么樣的合作前景呢?作為意大利著名的商業展會組織,國際展覽聯(UFI)歐洲區第一副主席喬瓦尼·曼托瓦尼認為,目前,全世界都在關注農業以及糧食的問題。“中國是農業大國,也是世界農業鏈中的重要一環。而四川是農業大省,而成都平原物產豐富,我們希望能夠與成都合作,共同建立一種生態的可持續的食品行業。意大利有很多公司在這種食品行業有比較豐富的經驗,還有比較先進的技術,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把意大利關于蔬菜、水果等技術帶到中國。”喬瓦尼·曼托瓦尼說。
喬瓦尼·曼托瓦尼告訴記者,他并不是第一次來到成都了,“我們每年都會在香港、成都、上海等地舉辦展覽會,推廣意大利的紅酒、美食等。我們每年都會在成都糖酒會時組織意大利的紅酒企業參展,已經組織了五年了。我認為成都是我們了解中國的一個重要門戶,可以通過成都與中國建立聯系,更好地了解中國的市場、中國的文化,然后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交流,促進中國和歐洲在文化、經濟之間的聯系。在我們看來,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有著至關重要的價值,因為這種關系對于全世界都很重要。”喬瓦尼·曼托瓦尼說。
德國萊法州經濟部對外經貿和投資促進主任露絲·博克勒
德國凱澤斯勞滕經濟發展局首席執行官施蒂凡·維勒:
以工業4.0促進企業發展
作為德國工業4.0概念誕生地,德國萊法州連續三年組團參加歐洽會,期間洽談了不少合作項目,而作為萊法州經濟部對外經貿和投資促進主任露絲·博克勒今年也是第三次參加歐洽會了。在她看來,萊法州與成都乃至整個西部的合作,在很多領域有很大的潛力。“比如:如何將工業4.0的概念在企業實現轉換。我們看到成都經濟在各方面的發展勁頭非常強勢,以此帶動中國整個西南部發展。而作為萊法州,我們希望不光是與中國東部或者東南部有合作,我們也希望通過成都這個窗口,實現更多的與中國西部的合作。”露絲·博克勒說。
露絲·博克勒介紹,萊法州也是第一次由政府和企業共同組團參加西博會,她表示環保技術和醫療康養產業,是萊法州的傳統優勢,在中國也有非常大的需求,“我們特意招募了關于環保技術和醫療康養方面的企業來參加對接會,初步對接的情況還不錯,我們很期待正式對接會。”露絲·博克勒說。
施蒂凡·維勒是德國凱澤斯勞滕經濟發展局首席執行官,作為整個萊法州的創新和科研基地,特別是在信息和通訊方面有著不俗的成績,聚集了眾多的科研機構和大學,“我們有一條街叫科研大街,這條街左右兩邊都是科研機構和企業共同建造的各式各樣的合作室或者實驗室,這是我們想重點推薦的一個項目,希望能與中國開展深入合作。”施蒂凡·維勒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