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家平,石大非常規天然氣研究院教授,國家第十三批“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長期項目入選者,非常規油氣領域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者,研究領域主要包括頁巖油氣研發、提高采收率、油藏數值模擬、試井壓力分析,兩次獲SPE地區技術獎(美國西南地區),曾獲美國富布萊特專家獎、國際石油工程師協會(SPE)“杰出會員”稱號,曾任(美國)石油工程師協會期刊編委“精英組(A'Peer'Apart)”成員(SPE)、(美國)工程師期刊(SPEREE)副主編和ELSEVIER石油科技期刊副主編,擁有5項美國專利,累計發表論文200余篇,著書2本。
在世界各地6個國家的幾個著名國際石油大公司工作20多年后,非常規油氣領域專家盛家平2011年毅然辭去了高薪職位,應聘到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成為一名老師。專注學術的他被大學里的學術自由所吸引,這種自由提供了他和祖國同行的機會,也為他回國任教、回報祖國奠定了基礎。作為老師,他全心全意教書育人,把多年積累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學生。被幾位恩師改變人生命運的盛家平,在自己走上教師崗位后,也希望自己同樣能改變一些學生的命運。
1962年,盛家平出生在一個富農成分的家庭。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但那個年代,出身不好的學生會被高中拒之門外。當時初中校長袁富根、老師陸仁祥想盡一切辦法極力推薦他,使他成為那一年唯一被高中錄取的出身不好的學生。
1979年,他被當時的華東石油學院錄取,來自貧窮農村家庭的他身無分文。國家給了他助學金,使他得以開始大學生涯。對知識的渴求使他更加發奮學習。漸漸地他感到學校的課程內容不能滿足他的求知欲,于是開始超前自學下學期的課程,并申請在下學期開課之前考試,如考試通過就免上這門課程。這樣的請求不符合當時國內的教學規定,但得到當時的院長(校長)楊光華的支持和批準。1983年大學畢業,他被分配到北京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離開母校前,當時開發系系主任沈忠厚老師語重心長地對他說:“各石油院校一個專業每年給研究院分配一個畢業生。你的表現代表學校畢業生的水平,可要為學校爭光啊!”從此,盛家平將老師的重托謹記在心。
老師為他作了教書育人的榜樣,如今身為老師的他,在學問上對學生同樣要求嚴格。對碩士、博士研究生,他堅持和每個學生有單獨一小時輔導時間的周會,認真修改他們的每一篇論文,曾兩次被學生選為系里最有影響的教授。
自2011年,他成功地將不同領域的工作經驗融入到高校科研工作中,培養了眾多學生,其中博士生13名、碩士生30多名,指導學生發表60多篇SCI期刊論文。在畢業的13名博士生中,有6位已成為美國和中國的高校老師。一方面,他對學生在學業上很嚴格,另一方面,他對學生的生活和經濟狀況也非常關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會跟他傾訴,他就像家長一樣給他們提供建議,開導他們。學生對他嚴格要求的理解、苦心的感恩和人格的信賴,他由衷感到欣慰。對他來說,這是一個做老師很重要的成就感。
盛家平認為,在學術研究方向上,一定要看得遠。當工業界乃至學術界忙于頁巖和致密油的水平井壓裂開采時,他卻選擇了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發,因為水平井壓裂開采方法只能開采少量的原油地質儲量,遲早要研究如何提高采收率的問題。因此,他首先提出循環注氣的方法。這種方法有很多優勢:容易注入頁巖和致密地層;避免注入流體沿裂縫或高滲透層從注入井竄流到生產井;回注采油過程中伴隨采出的天然氣,避免天然氣排放和燃燒天然氣后產生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很好的環保作用;投資收益快。由于前期的研究成果,他們團隊獲得了美國能源部600多萬美元的研究基金。在此基礎上,他們從理論上、實驗上和數值模擬上開展了系統研究,已發表SCI期刊論文60多篇,申請美國專利2項,其中1項已授權。在國際上所有發表的關于頁巖油藏循環注氣提高采收率的文章中,他們團隊的文章占一半以上。其團隊發表的兩篇文章的部分內容被石油工程師 期 刊 《J.0 of0Petroleum0Technology0》(JPT)轉登在2014年10月期刊和2015年1月期刊。另兩篇文章的部分內容被美國油氣報告《American0Oil0&0Gas0Reporter》轉登。JPT和美國油氣報告一般轉登一些石油工業最新方法和技術的文章,尤其是JPT,0每個石油工程師協會會員都有一份拷貝,文章閱讀率很高。有一篇題為“EvaluationOof0the0EOR0Potential0of0Gas0and0Water0Injection0in0 Shale0 Oil0Reservoirs”的文章被《Journal0 of0Unconventional0 Oil0and0Gas0Resources》列為主編推薦給讀者的文章。這篇文章在發表的前 5個月被下載2295次。另一篇題為“Enhanced0 oil0recovery0 in0 shale0reservoirs0 by0 gas0injection”的文章在發表的第一年被下載2079次。基于在頁巖油藏循環注氣以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突出成績,JPT0記者采訪了他。其采訪內容作為主題文章刊登在2016年6月刊。石油工程師期刊《The0Way0Ahead》還邀請他撰寫介紹循環注氣技術的文章,其文刊登在2018年1~2月刊。目前該循環注氣技術已被美國工業界認可為唯一現實可行的提高頁巖和致密油采收率的技術。
科學研究要敢于向傳統理論挑戰。在注表面活性劑以提高采收率方面,最初 1979年提出的傳統理論是地層水的鹽度必須高于表面活性劑溶液段塞的鹽度,那么如果地層水的鹽度很低,而表面活性劑要求的最佳鹽度又較高時,傳統的理論束手無策。于是盛家平在2010年提出了新的最佳鹽度剖面的概念,從而否定了傳統的理論,提出了在地層水鹽度很低的情況下注入表面活性劑的新方法。
在油藏滲流方面,最初上世紀六十年代提出的傳統理論是驅替液流度必須小于或等于被驅替液的總流度。當被驅替液是多相時,尤其當被驅替液中水的飽和度很高時,被驅替液的總流度就會接近水的流度。以注聚合物提高采收率為例,根據傳統理論,聚合物段塞(驅替液)的流度必須小于或等于水的流度。這顯然不對。盛家平于2013年推導出了新的理論,提出驅替液流度必須和被驅替的幾個液相中的最低流度有關。
2011年他出版的一部現代化學驅提高采收率專著,是基于他多年向傳統理論挑戰的研究成果。這本書系統地總結了化學驅的最新成果,是第一部而且是唯一的英文版化學驅專著。此書已成為國外各大學教科書、化學驅工程師的必讀之書。他還邀請北美著名專家教授撰稿,主編了另一部全面介紹各種提高采收率方法礦場經驗的專著。
在教學方法上,盛家平意識到中西方教學理念的差異。美國的教學體系雖然在教學方法、學生錄取方法等方面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很多高校乃至整個社會的教育體系相對完善,各盡所能,充分發揮和利用學生所長。而中國在注重“文化課”傳授的基礎上,應更注重創造性思維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他認為,現代學生普遍注重應用,忽視基礎理論的學習尤其是基礎理論的推導,這不利于高層次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可能會給科研人才帶來發展瓶頸。
2016年他依托母校申報國家第十三批“千人計劃”創新人才項目,并成功入選。他感謝祖國對他的學術水平的高度認可,也感謝母校對他的幫助。他表示將不辜負祖國的信賴,盡心盡力為開發祖國非常規油氣資源作出貢獻。
美國頁巖油氣開發已發展到工業化應用階段,國內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頁巖油氣開發和致密油開發是國家的研究重點。但是,即使在美國,現有技術只能采出很少的探明原油儲量(低于10%),提高非常規油氣采收率研究勢在必行。他是國際上最早提出并開展了提高頁巖油氣采收率研究的,在該領域處于國際領先地位。
回到母校后,他將力爭在 5年內組建一個世界一流的提高非常規油氣采收率實驗室和研究中心。研究中心將致力于研發革命性的非常規油氣開采技術,其研究重點擬定兩個方面:注氣和超常水(Superwater)以提高頁巖和致密油采收率;設計超常水的組分以改進鉆井液、完井液、壓裂液和注入水以提高非常規油氣采收率(頁巖和致密巖)。同時,組建成一個世界一流的研究團隊,包括青年教師,碩士、博士研究生,引進國際高水平專業研究人員及青年人才,建立一支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學科交叉的學術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