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回歸大學之道:對我國大學發展現狀的思考與建議文/董澤芳

    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同志關于四個“回歸”的講話核心在回歸大學之道。“回歸大學之道”就是今天辦大學要回歸到按規律辦學,不忘辦大學的根本宗旨與首要目標。這既是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要求,又是社會發展與高校自身發展的強烈呼喚,更是統籌推進大學“雙一流”建設必由之路。回歸大學之道最主要是實現“三個回歸”,即回歸大學全面育人之道、學生自主學習之道與教師安心從教之道。

    從陳寶生部長關于

    四個“回歸”的講話說起

    2016年10月15日,教育部在華中師范大學召開武漢高等學校工作座談會。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陳寶生指出,在“雙一流”建設進程中,高校要進一步轉變理念,做到四個“回歸”。

    一是回歸常識。教育的常識就是讀書,要圍繞讀書來辦教育,積極引導廣大師生讀馬列經典、專業經典與中外傳世經典;讀“國情”書、“社會”書與“群眾”書。二是回歸本分。教育做教育分內的事,教育的本分就是教書育人。教是手段、育是目的;教是過程,育是結果。三是回歸初心。教育工作者的初心就是培養人才,既要成人,又要成才。要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四是回歸夢想。教育夢就是要通過“雙一流”建設,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創造性傳承和建設中華文明,最終實現教育報國、教育強國之夢。陳寶生講話系統地闡述了大學為什么培養人、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如何培養人這三個基本命題,對新時期高校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陳寶生講話既是對習近平總書記在致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賀信中要求清華大學要“堅持正確方向、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國家、堅持改革創新”以及在建黨95周年講話中十次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等講話精神一脈相承,也是對我國高校發展現狀的深刻反思。

    陳寶生講話也涉及到大學的本質、規律、目標與路徑等教育理論問題,更是對大學辦學規律的一次再探討。對當前大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我認為四個“回歸”的講話,核心在回歸大學之道。

    何謂“大學之道”

    在中國古代哲學里,“道”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有時指萬物的本原或本體,有時指萬物發展都要遵從的法則或規律,有時指認識萬物的世界觀、方法論。本處所言“大學之道”,就是學者關于大學辦學規律的認識。所謂“回歸大學之道”就是今天辦大學仍然不能忘記古今中外眾多思想家、教育家們關于為什么要辦大學,以及怎樣辦大學的思考與探索,要回歸到按規律辦學,不忘辦大學的根本宗旨與首要目標。

    古代中國思想家關于大學之道的闡釋主要見于《禮記》中的《大學》《學記》與《中庸》。古代大學之道反映在很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大學辦學之道、學生學習之道與教師教書之道。

    從辦學之道之道看,《大學》開篇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即“三綱領”,三綱領言簡意賅,揭示了古代大學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完人”:“明明德”是修己之道;“親民”是安人之道;“止于至善”是修己安人的理想價值。三綱領言簡意賅,揭示了古代大學教育就是要順應人的本性,開啟人的潛能,培養人的高尚品德和創新精神,促進每個大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三綱領既是大學教育的培養目標,也是讀書人一生奮斗的三個階段。

    從學生學習之道看,“大學之道”認為修身是根本,修身的主體是學生,修身講求的是知識與道德的兼修并進。《學記》對學生如何修身進行了充分論述。首先要求學生重視德性修養,明確把“離經”“辨志”“樂群”“親師”“取友”作為修身的主要內容。其次要求學生主動學習。“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學記》認為“學學半”,學生主動學習是內因,教師的教是外因,學生“學然后知不足”“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其三要求學生善學勤練:一是要善于學習,即“善學者師逸而功倍”;二是要勤于練習,《學記》用“良冶之子,必學為裘;良弓之子,必學為箕;始駕馬者反之,車在馬前”作比喻,說明加強練習的重要性;三要善于提問,即“善問者如攻堅本,先其易者而后其節目”。四是要善于交流,即“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而應該“相觀而善”相互研討;五要要善于處理“正業”與“居學”的關系;六要善于運用“比物丑類”等方法。

    從教師教育之道看,“大學之道”強調育人為本,而育人的關鍵在教師。《學記》關于教師教育之道論述甚多。首先肯定教師的作用,即“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其次強調提高教師的地位,“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其三嚴格擇師的標準:即“擇師不可不慎也”,并提出了一些審慎擇師的標準,如掌握了系統的知識和必要的教學技能,“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懂得一般的教育規律,“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了解學生心理,“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教學要有針對性,“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為師”;善于運用教學機智,即能“聽語”,也就是善于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把有價值的新信息和新問題納入教學過程,使之成為教學的亮點和啟迪學生智慧的火種等。

    盡管古代中國的大學不同于現代西方的大學,但在如何遵循規律辦好大學的探求上卻是相同的。綜觀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的相關論述,可將大學之道概括為三“為本”,即辦學須以育人為本,注重立德修身;學生須以讀書為本,注重善學勤練;教師須以教學為本,注重言傳身教。

    為何要回歸大學之道

    首先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迫切要求。馬克思說:“人們自己創造自己的歷史,但是他們并不是隨心所欲地創造,并不是在他們自己選定的條件下創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承繼下來的條件下創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首的黨中央大力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時代內涵,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脈”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的高度,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強大精神力量。有力增強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與凝聚力。現代大學是傳承和創造文化的重要領地,應在高度文化自覺的基礎上建立充分的文化自信,特別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質及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傳統的“大學之道”既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體現了世界各國文化發展方面的普遍認同,完全可以成為當代大學需要繼承與發揚的精神。

    其次是社會發展與高校自身發展的強烈呼喚。當前,我國高校發展正面臨著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社會信息化與文化多元化趨勢等國際環境的影響,也面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體制轉軌處于攻堅階段與社會矛盾轉入多發時期等形勢的沖擊。新形勢為我國高校發展提供了更多機遇,如政治多極化趨勢為我國加快高等教育強國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外部動力,經濟全球化趨勢為我國實現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廣闊的國際背景,社會信息化趨勢為我國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建設進程創造了新的時空,文化的多元化趨勢為我國促進高等教育公平營造了新的文化氛圍,“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全面落實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撐,經濟持續發展與對高教投入加大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保障,國民精神需求與對高等教育認識的不斷提升為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空間等。

    其三是統籌推進大學“雙一流”建設必由之路。推進大學“雙一流”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首先要有正確的發展目標定位。其次要突出人才培養。其三在建設一支優秀教師隊伍師資隊伍。其四營造一種和美的校園文化。

    怎樣回歸大學之道

    回歸大學之道,最主要是實現三個回歸。

    一是回歸大學全面育人之道。傳統“大學之道”,重點是育“人”,核心是立"德"。現代大學也承載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主要職能,但由于大學發展價值取向的偏頗,導致實際上的是重科研,強服務,輕育人。而且對所育之“人”也存在誤區,這就是重“才”輕“德”、重“器”輕“道”。回歸全面育人之道就是要回歸到大學以人才培養為重。大學當然也應該重視科學研究和服務于社會,但它只能是在培養人才過程中的方法和附產品,不是大學的根本任務。正如紐曼在《大學的理念》一書中所言:“如果大學的宗旨在于科學發現和哲學探索,我就看不出它為何需要學生。”當前,所謂全面育人之道,就是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以明德修身、開發潛能,培養高尚品德和創新精神,促進每個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宗旨,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為抓手,以培養學生理想崇高、道德高尚、創造精神與實踐能力強為目標。

    二是回歸學生自主學習之道。“大學之道”提出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完人”,《中庸》提出教育的過程就是“修道”,而修道是一個由內明到外感、由他律到自律的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修道的主體是學生自己,教師只能“導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旨達”。只有重視德性修養,能夠主動學習和善學勤練的學生才能修道成功。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高等教育大眾發展呈現了一個從關注教授的“教”轉而關注學生的“學”的新趨勢。美國卡內基教學促進會主席歐內斯特·博耶在檢視“什么是好的大學”時,力主大學和大學教授要“為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哈佛大學原校長德里克·博克則正面論述研究型大學本科教育的使命與目標,期望頂尖大學“回歸大學之道”,從而引發了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反思和“重構”行動,并將“學生投身學習”的意愿和強度作為評價、衡量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指標。回歸學生自主學習之道,就是要回歸到真正讓學生自主學習、讀好書,會讀書。讓學生大學生學會自主學習。

    三是回歸教師認真教書之道。《學記》認為“化民成俗,其必由學”“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凡學之道,嚴師為難”。韓愈是大學之道的忠實弘揚者,他在“師說”中講到教師的主要職責是“傳道、授業、解惑”。我國當前正在著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推進的大學“雙一流”建設,教師的學術水平和敬業精神則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是決定一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從一定意義上說,中國大學與世界一流大學的最大差距就是教師隊伍水平的差距。要提高教育質量,必須把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回歸教師認真教書之道,就是要求教師回歸“傳道授業”“教學為先”。為此,必須從教師自我觀念轉變與素質提高,以及外部制度與環境建設兩方面著手。從教師自我講,首先要有新的目標追求,這就是高深知識的研究者、高尚師德的追求者、高超教藝的創造者與高度自主的實踐者。從學校制度與環境建設講,主要是創新大學教師制度和改革大學教師管理模式。創新大學制度包括創新大學教師的入職認證制度、評聘制度、培養制度、組織制度、獎懲制度等,目的在于形成正確的導向機制,包括知識能力導向、師德師風導向、教學科研導向等。

    亚洲永久精品ww47| 国产精品亚洲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成人| 亚洲日本中文字幕天堂网| mm1313亚洲国产精品无码试看|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亚洲精品国产第一综合99久久|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视频| 亚洲欧美精品午睡沙发|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无码片一区二区三区| 麻豆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a不卡| 亚洲精品国产自在久久| 中文字幕第一页亚洲| 亚洲人成网77777色在线播放 |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亚洲人JIZZ日本人| 亚洲AV综合色区无码一区爱AV | 亚洲AV成人噜噜无码网站|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亚洲色成人网站WWW永久四虎| 亚洲中文字幕人成乱码| 亚洲最大av资源站无码av网址|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精品无码区| 亚洲AV成人片色在线观看高潮| 亚洲综合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理伦片在线观看中字|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 国产综合精品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