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學術視野 交流學術思想 研究生學術活動推陳出新 學術校園建設緊鑼密鼓
□ 通訊員 魯洪 段亮晶 李寅 吳鷹 記者 汪海日前,我校部分院系研究生會先后舉行了豐富多彩的學 術活動,通過論壇、年會、征文等形式,為校慶學術月增添了 濃墨重彩的一筆。這些學術活動為研究生提供一個高起點、 大范圍、多領域、濃氛圍的學術交流平臺,營造思想碰撞、學 術爭鳴的良好氛圍,從而進一步拓寬研究生的學術視野,啟 迪研究生的科學思維,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并促進不同 專業之間的交流和融合。
中文系:學術論壇帶動師生齊參與“首屆中文系研究生學術論壇”于10 月28 日開幕,中 文系教師黃人二在開幕式上做了題為《如何閱讀古籍》的講 座。論壇組成了強大的評審委員會陣容,田兆元教授、陸曉光 教授、彭國忠教授、殷國明教授、朱志榮教授、左思民教授、潘 玉坤副教授紛紛加盟。田兆元還擔任了評委會主席。論壇共 收到來自該系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研究生論文150 余篇。 經過評委嚴格、細致的評審,共評選出一等獎5 篇、二等獎 12 篇、三等獎30 篇。
在11 月4 日的閉幕式上,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志斌、 中文系系主任譚帆、中文系黨總支副書記江乃兵、中文系分 團委書記張晨霞悉數到場。
李志斌對本次活動給予高度評價。他指出,本次論壇是 中文系研究生的一次學術盛會,它既是一次研究生展示自 己、激勵自己的機會,也是一個促進研究生科研能力和學術 表達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契機。李志斌勉勵大家,向省市級、 國家級乃至世界級的學術論壇進軍,要有“做大、做強”的勇 氣和決心。譚帆則贊揚了同學們的治學態度,肯定了同學們 的學術能力,并對同學們提出了希望,“80 年代,中文系的研 究引領了國內的研究潮流,希望在同學們的努力下,中文系 的學術研究依舊能夠引領潮流。”田兆元介紹了本次論壇的 整體情況,并希望中文系的研究生能夠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 自己,多看精品、多出精品。
六名獲獎同學在論壇上發言,并接受同學的提問。評審 委員也與研究生代表進行了精彩的交流和討論。潘玉坤老師 在交流中強調,學術交流對于人才的成長具有重要意義,研 究生對校園學術文化氛圍的營造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自 古代文學的李同學說:“非常感謝學校和中文系給我們提供 了這么好的一個學術交流平臺,我們應當好好把握,也希望 學校能夠提供更多的資源,今后多舉辦此類活動。”
學特學院:學術年會聚焦學術誠信學特學院的研究生學術年會迄今已舉辦了四屆。在11 月6 日舉行的本屆年會上,校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李志斌, 上海市婦聯主席黎蓉,上海市托幼雜志社副總編李澤軍、編 輯部主任黃錚,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副主任陳彩玉,學特學 院院長楊廣學、黨委書記汪海萍、副院長黃瑾、副書記孟永紅 等出席。
在開幕式上,我校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再添新成員,上海 托幼雜志社和上海市科學育兒基地于現場正式受牌。楊廣 學向全院學生發出學術誠信倡議,該院碩、博士研究生紛紛 寫下自己的誠信宣言。李志斌教授還在年會上作了題為 《防微杜漸遠離剽竊》的主題報告。
當日下午,學前與特殊兒童心理論壇、學前與特殊教育 理論論壇、學前與特殊教師與課程理論論壇、學前與特殊兒 童言語聽覺論壇等同時在四個分會場舉行報告會。
國關院:征文活動燃起研究生學術熱情國關院除舉辦首屆研究生論壇外,還進行了校慶學術征 文決賽。征文得到學院全體師生的肯定與支持。
在歷時兩個月的征文活動中,23 名參賽者提交了囊括 經濟、政治、歷史、外交、思想史等多個領域的高水平論文。經 過評審老師的認真篩選,最后有8 名同學入圍決賽。決賽中, 每位學生用10 分鐘時間對自己提交的論文進行了簡要闡 述。隨后評審老師對文章的學術規范性、資料來源、學術創新 點等方面做了細致的分析和點評,并鼓勵學生將文章進一步 修改后向高質量的期刊投稿。來自2008 級的溫剛同學以《奧 巴馬時代的美俄關系初探》獲得征文一等獎。
作為國內高校中唯一以國際關系專業碩士和博士研究 生培養為主要方向、以有關國際問題的學術研究為主要任務 的高級研究院,國關院歷來重視研究生的培養。國關院相關 負責人表示,研究生學術征文大賽和學術論壇就是其中一個 重要舉措,該項工作將成為學院的一項傳統和品牌工作,在 每年校慶前后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