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資助育人為經濟困難學生描繪出彩人生

        來自新疆和田地區洛浦縣的維吾爾族研一學生古麗妮尕爾·艾合麥提江在華電求學已是第五個年頭。除了徜徉在查理斯·狄更斯的作品中,她還加入了校研會,生活過得安心、忙碌而精彩。這一切,對于當年剛邁進華電校門的古麗來講,是難以想象的。“黨和國家的資助政策,學校的關心與幫助,為我鋪平了求學之路,讓我安心讀書,讓我懂得什么是關愛和如何關愛別人,更讓我學會如何直面困難,在磨煉中成長,這讓我終生受益。要是讓我再高考一次,我一定會把志愿全部填成華電,絕不服從調劑!”
      多年來,學校高度重視學生資助工作,從立德樹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對學生資助工作進行戰略規劃與頂層設計。學校全面推進資助育人,充分發揮資助育人在“十大育人”體系中的應有作用,構建了物質幫助、道德浸潤、能力拓展、精神激勵有效融合的資助育人長效機制。“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進程中,學校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多措并舉打造精準資助體系,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學校資助工作始終堅持育人導向,積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生資助全過程,著力將資助工作與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這一黨和國家賦予高校的歷史使命有機結合起來。”校黨委書記周堅說。
      “大資助”理念夯實三全育人格局確保經濟困難學生應助盡助學校秉承“大資助”理念,全面夯實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資助育人,資助育人成效不斷凸顯。學校依托部門聯動機制,構建了“一個中心+四支隊伍”的資助工作體系,形成全員資助育人合力。“一個中心”是指實行專人專職的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負責學校資助工作的日常運行,“四支隊伍”則是指每個學院安排專職輔導員負責資助日常工作,各班班主任對所帶班級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具體指導,學生資助成長導師對與其結對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全程幫扶,以及以“自強社”為代表的學生骨干配合資助管理中心開展工作。
      考慮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差異性受助需求,學校在各階段均開設了各項富有針對性的資助措施,確保了學生入學前、入學時和入學后“三不愁”,真正做到全過程資助育人。入學前,通過學校“綠芽行動”,隨錄取通知書寄出的家庭經濟情況調查表、資助政策宣傳資料,資助熱線及資助政策慕課課程,讓古麗了解到學校的資助政策。“綠芽行動”中,通過系統采集新生申報的個人信息及資助輔導員的電話家訪,學校可及時掌握新生的資助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資助。入學時,古麗通過“綠色通道”優先辦理了入學手續,免費領取了軍訓服裝、洗漱臥具和臨時補助。通過“綠色通道”,學校根據核實的家庭經濟情況,分別采取貸款、助學金、困難補助和學費減免等不同的資助措施。在2017年新生報道中,有640名新生通過“綠色通道”順利入學。入學后,成長“1+1”和“朋輩輔導員幫扶”結對項目、“綠色氧吧”工作坊等活動讓古麗克服了人際交往的緊張,找到了家的感覺。
      學校重視學生在辦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校長楊勇平指出,要把學生的小事當成學校的大事。立足不同群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學校組織開展各項活動,全方位實現對學生的學業幫扶、能力提升、個性發展。學校實施“學業輔導與學業規劃引領項目”,組織成績優秀、學力有余、責任心強、溝通能力強的高年級學生擔任兼職學業輔導員,針對包括《高等數學》《工程制圖》等在內的這幾門學習難度最大的課程,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每周安排兩次集中輔導,解惑答疑。學校已連續五年給計算機零基礎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開設計算機與網絡課程;學校每年都設有“誠信教育月”“心理健康教育月”“職業生涯導航月”,并專門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職業指導與服務。
      在資助理念上,學校堅持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逐步由保障性資助向發展型資助延伸;在資助種類上,以滿足不同類別學生的資助需求為目標,科學運用不同種類的資助手段,做到應助盡助。學校已形成以“獎、勤、助、貸、補、償”為中心,其他多種資助形式并存的多元化資助體系。“獎”“勤”“助”“補”等資助形式所占比重不斷增加。2006年至2017年,學校校內資助總金額年均增長6.63%,社會資助總金額年均增長30.91%,切實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有效幫扶。學校積極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造血型”資助項目,通過提供勤工助學崗位等方式,幫助他們在受助自助過程中提升素質、增長才干。2017年,學校為2700余人提供了勤工助學崗位。
      大數據思維力促精準資助 品牌活動彰顯人文關懷以往的學生資助,主要由學校根據學生自己填寫的表格、提供的材料,結合輔導員評議、學院意見判定一個學生是否需要資助。這種人為操作占據主導地位的評判方式由于具有主觀性而往往會導致判斷有誤,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學生沒能得到資助。
      2015年,在深入研究過去五年受資助學生數據、廣泛征求輔導員及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學校研發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數據認定系統,建立了基于模糊預算的家庭經濟困難數據認定模型,涵蓋每月消費數據、家庭收入水平等13項數據指標。在模型量化評估基礎上,采用電話、訪談等方式擬定資助登記,并通過四級評審及公示制度確保資助對象的精準度。“經過三年來的不斷完善,系統實現了認定工作的信息化、精準化、科學化。依托信息采集系統對新生進行經濟困難認定,為入學后開展一對一幫扶、真正做到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夯實了基礎。”學生處處長沈嵐說。
      依托這套系統,資助管理中心開展經濟狀況動態監測,優化了過程控制,實現了科學管理,加大了對特殊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確保了資助標準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受助需求相適應,使資助由原來的“大水漫灌”轉變為“精確滴灌”。2015年以來,資助管理中心通過動態監測,對36名家庭經濟特殊困難學生提供了臨時資助,動態調整了數百人的資助等級。為確保資金發放精準,中心還積極探索改進資金撥付和發放機制,充分發揮資助資金的使用效益,增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及其家庭的獲得感。
      資助育人,與立德樹人一樣,都要以學生為中心,著眼于學生、落腳于學生。通過開展成長“1+1”、綠色氧吧等活動,資助管理中心努力將經濟幫扶與精神幫扶相結合,力求讓數據有溫度,讓資助有情懷。成長“1+1”活動中,一名有熱情、有愛心、有經驗的教師作為成長導師,與一名有需要的“邊遠、貧困、農村、民族”困難學生結對,從入學起,成長導師便對其進行深度輔導和精細化幫扶,全程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在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綜合素質等方面全過程進行引導、塑造和培養。與常規幫扶活動不同,成長“1+1”更側重精神關愛、能力培養、信心樹立和成長發展的全方位提升。活動開展以來,先后有170余名教師被選聘為成長導師,累計結成“1+1”對子312個。古麗也參加了這一活動,其成長導師王新軍四年時間里始終關注她的學習與生活,那句“在困難中磨煉自己、成長自己”讓古麗至今牢記。
      圍繞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新生適應問題、人際交往障礙等常見心理問題及職業發展問題,資助管理中心自2013年以來組織一線輔導員和從事資助、心理、就業、教育工作的業務骨干教師,創新資助活動模式,實施“綠色氧吧”工作坊147期。這些準確把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特點、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品牌活動,培養了青年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勇于擔當的品質,增強了他們的安全感、幸福感、歸屬感、使命感。
      學校每年寒假都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發放返鄉路費,為不能回家的同學安排集中住宿,建立留校學生日常聯系制度,舉辦留校學生新春聯歡會,學校領導看望慰問留校學生并為其發放資助卡及學習生活用品。2018年春節,資助中心為1000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了近30萬元春節返鄉路費補助,組成17支隊伍前往廣西、陜西、安徽等地慰問家庭經濟困難學生。
      誠信勵志教育激發學生渴望成長成才的內生動力學校資助工作始終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資助育人工作全過程,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一核心,大力開展誠信教育、勵志教育、社會責任感教育等系列特色活動,不斷激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主動成長成才的內生動力,讓他們享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生出彩的機會、夢想成真的機會,讓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的同時明白了什么是責任、學會了如何關心別人。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德智體美各個層面全面發展,成績優異,他們正改變著自己,改變著自己的家庭,甚至也改變著身邊的人。
      憑借自身的努力,古麗成績逐步提高,斬獲各類獎學金,本科畢業時獲得了優秀論文獎,考取了本專業研究生。現在的她,除了專心搞好學術外,最大的心愿就是成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她認為是黨扶持著自己走到今天,自己就是黨的孩子。古麗說,畢業后要回新疆當一名老師,當一名優秀的老師,她要將多年在京求學的所想所感告訴更多的人,影響更多的孩子,為國家培養優秀人才貢獻力量。
      經濟與管理學院金融1401班的李文基,來自河南省葉縣,一家五口人只有父親一個勞動力,日子過得很苦。大學一年五千塊錢的學費對這個家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負擔。背負著全家希望的李文基知道自己要成為什么樣的人,大學期間,勤奮刻苦的他成績優異,獲得過一次國家獎學金、兩次國家勵志獎學金、三次一等獎學金、三次國家助學金。加上學校提供的勤工助學崗位,李文基解決了后顧之憂。大學四年,除了大一從父親手中接過五千塊錢,李文基再沒有跟家里要過錢。他不再是家里的負擔,甚至還可以為父親分擔。
      自己進步了,李文基也向身邊的人傳遞著正能量。他做班長,帶領班級獲得合唱比賽一等獎、運動會二等獎、班集體優秀獎、宿舍文化節第二名等榮譽,自己也獲得了優秀年級工作者、優秀團干等稱號;他做志愿者,參加“善行100”、“益行”、支教等志愿活動。活動中,他越發覺出自己的價值所在,越發體會到幫助他人的樂趣和意義。“通過自己力所能及的付出,能夠給別人帶來或多或少的改變,對于我來說是一份感動,這份感動也將一直激勵著我繼續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懷著一份感動,李文基擔任了學業輔導員,幫助身邊學習有困難的同學。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所帶班級的掛科總數從20門下降到5門;他做學科競賽,獲得了“尖烽時刻”商業模擬大賽全國三等獎、第九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北京市二等獎、第三屆全國大學生能源經濟學術創意大賽全國三等獎、第三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三等獎。
      現在是一名預備黨員,擔任年級長和班長的李文基,已被保送為中央財經大學研究生。回顧即將結束的大學時光,李文基說:“在我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父母期望和國家資助是兩大動力和支持。感謝我的母校,感謝我的老師,有他們在,我就可以一門心思好好學習。國家資助政策給予了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不甘于平庸的希望。”
      學校連續11年舉辦“自立自強之星”評選和“自立自強學子先進事跡報告會”活動,涌現出大批自強進取、拼搏奮進的先進典型。“輪椅女孩”史怡杰就是他們中的優秀代表。自2011年就讀華電以來,史怡杰在華電生活始終得到了母校的關愛。入學第一天,學校有關領導就和學生處、院系負責人一起鼓勵她安心求學。學校召開專題會議就史怡杰的特殊身體狀態進行針對性幫助。學生處、教務處、經管系更是從心理上、學習上、生活上三個方面給予關愛。在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史怡杰憑著堅強毅力和不懈努力,畢業時收到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等5所世界名校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并當選為2015年十大“感動河北年度人物”。
      近年來,學校有多名優秀學生獲得由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主辦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榮譽稱號,展示和塑造了華電學子勇于面對困難、樂觀積極的形象,極大鼓舞了廣大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矢志成才報國的堅定信念。學校大力開展誠信教育系列特色活動,通過創辦“誠信咖啡吧”、開展主題班會、組織專題論賽和主題征文等,不斷提升誠信教育效果。“誠信咖啡吧”案例還入選了《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案例》和《2016年高校學生資助誠信教育活動特色案例匯編》。
      在社會實踐中引導學生勇擔時代責任資助育人,始于資助,成于育人。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是學生資助工作的根本任務。在資助育人中,學校將“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實踐育人。通過實踐育人環節,學校積極組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利用所學知識和本領,在扶貧實踐、科技實踐等社會實踐活動中,擔負起國家、民族、人民的厚望。
      2009年,學校啟動“把綠色電力送到雪域高原”能源科技扶貧行動,師生組成“能源電力調研西藏行”主題社會實踐團,深入西藏無電地區進行調研。三年時間里,100余名主要來自西藏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通過4次進藏實地調研、撰寫調研報告等方式,于2011年徹底解決了西藏日喀則地區拉孜縣89戶無電農戶的照明用電問題。來自西藏日喀則地區的加央是第一屆志愿者。2009年暑假,大三的他和同學回到青藏高原,走進了日喀則地區的拉孜縣節村———一個真正的“無電區”。三周的實習,震撼了加央,也讓他感到了來自家鄉的沉甸甸的責任。“那是一種難以訴說的悲痛,更是一種無法擺脫的責任。”畢業后,加央成為了西藏電力公司的一名員工,他“要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報效祖國,報答養育他的家鄉”。
      十八大以來,作為“把綠色電力送到雪域高原”的延伸,學校相繼發起了包括“綠色電力照亮長征路”等活動在內的“綠色電力能源扶貧解困行動”,采取“送設備、送光明、送人才、送服務”的方式,實現了新能源科技教育扶貧服務行動的可持續發展,為貧困地區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在江西省興國縣,學校組織該地生源為齊分村建設了15座3千瓦的“戶用并網光伏電站”,實現了光伏獨立供電。村民在滿足自家用電需求外,還可以將多出來的電賣給國家,據統計,一座“戶用并網光伏電站”每年可以為每戶居民帶來近3000元的收益,有效地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
      來自內蒙古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張浩乾,主動組織研究團隊發起實施了“綠色電力讓游牧民生活更美好”公益項目,自主研發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使當地牧民實際用電量提高了33倍,不僅能夠用上電燈、電視、冰箱等基本的生活電器,還用上了電動剪羊毛機、抽水機、鍘草機等設備,有效提升了生產效率。憑借該項目,張浩乾及其團隊榮膺2014創行世界杯全球總冠軍。
      這些優秀的華電學子雖然家境貧寒,卻用實際行動改變著家鄉的落后面貌,在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服務民族的實踐中踐行著新時代大學生的使命、責任與擔當。
      近年來,學校以“資助育人”理念引領各項工作,形成了一批特色資助育人品牌活動,沒有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經過不斷實踐和發展,學校逐步建立起了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精準資助”為目標,以“資助育人”為導向,誠信教育、勵志教育、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五位一體”的“育人型資助體系”,實現了由“保障型資助”向“發展型資助”的轉變。通過資助育人,引動廣大青年學生追逐青春夢想,實現人生價值,牢記使命,自立自強,開拓進取,肩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亚洲 另类 无码 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 91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sm| 国产亚洲精品影视在线产品 |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专区6| 亚洲国产第一页www|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综合|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富二代 |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绿色| 国产精品自拍亚洲| 亚洲 综合 国产 欧洲 丝袜|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毛片|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3D| 亚洲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乱辈通伦影片在线播放亚洲| 久久久久亚洲爆乳少妇无| 亚洲中文字幕不卡无码| 亚洲国产a∨无码中文777| 亚洲激情在线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精品久久|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亚洲人成未满十八禁网站| 男人的天堂av亚洲一区2区| 全亚洲最新黄色特级网站| 久久久青草青青国产亚洲免观| 国产亚洲a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日本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app | 亚洲乱码一区av春药高潮| 亚洲人成图片网站| 亚洲AV性色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福利天堂一区二区三 |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在线观看亚洲av每日更新| 久久亚洲精品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