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透視校園90后





      2009年,世界各經濟大國仍然在經濟危機中徘徊掙扎;2009年,中國率先走出經濟危機而舉世矚目;2009年,在危機與機遇共存的語境中,伴隨著互聯網長大的90后一代成為高校大一新生的主體。
      9月,全國各高校大一新生走進大學校園。10月24日,湖北長江大學3名大一新生為營救落水少年而英勇獻身。90后一代以近乎英雄史詩般的悲壯方式登上了歷史舞臺。遙想當年80后一代出場之際,社會一片嘆息,“道德滑坡”、“垮掉的一代”等聲音伴隨他們多年。然而,經過08、09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洗禮,人們發現,80后一代也是“敢于擔當的一代”。終于,我們這個社會認識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道德價值觀,異于自身未必就是墮落。
      相比于80后一代,90后的出場方式和社會境遇要好得多。但,當90后步入校門之際,社會依然已經給他們貼上了一些特殊的標簽,比如“個性”
      “反叛”“崩潰”等等。這些標簽到底能不能代表校園90后呢?畢竟大學校園90后是90后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又是怎樣的一代人?
      90后一代是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而成長的,他們的家庭較之上幾代人要富裕得多,絕大多數人無生活之虞。因此,和前幾屆學生相比,他們沒有剛入大學時的“土氣”,衣著略顯成熟,而今年因為防控甲流,新生沒能參加軍訓,大部分時間都著便裝,使學生與老師都很難辨別哪些是新生哪些是老生。在大家眼里,90后校園新生們活得很瀟灑。他們喜歡戴著耳機,四十五度角地仰望天空;他們總是低著頭玩著手機或PSP;他們背著包在校園里孑然行走;校園里的各個小廣場在夜幕微降時總會傳出90后們的歡聲笑語,十六步、恰恰抑或是某某主題的晚會,舞蹈動作不連貫、歌曲高調唱不上去、還有標準的晚禮服下裹著不成熟的主持人……他們不會因此羞澀地張不開嘴,相反,他們以此為榮。他們敢想,敢表現,勇于亮出青春,似乎有著用不盡的活力。
      在80后眼中,他們放肆、瀟灑。也許。但他們真的只有瀟灑嗎?
      讓我們看一下09級新生小慧一天的時間安排表:早晨:5:50起床跑操,7:20早讀,8:00-12:00上課,12:00-12:30午飯,1:00-1:45午休,2:00-3:50上課,4:00-4:45開學生會議,5:00-6:00進行計算機二級培訓,7:00-8:50晚自習,而她還充分利用晚自習后的時間看一些書或者電影,以小小的娛樂來結束一天緊張的生活。面對這樣的作息表,她說:“以前聽說大學生活很無聊,而自己卻沒有感覺到,甚至覺得時間不夠用。”
      請聽一段與新生的對話:
      “課余時間你們都做什么?”
      “參加培訓班,考證。”
      “考什么證?”
      “計算機、外語,還有的考駕照、會計從業資格證之類。”
      “參加培訓班的多嗎?”
      “絕大多數都報了。”
      “考這些證有什么用啊?”
      “不知道。總會有用吧,比如就業。
      早晚得考,不如早考,后兩年得騰出時間考研。”
      “為什么考研?”
      “不為什么。本科上完不就是考研嗎?”
      考證是必須的,考研是必須的,沒有也不需要理由。相對于前幾代人,90后一代的學習壓力其實更大。這些壓力來自社會也來自家庭。小莉對記者說:“現在的就業形勢這么嚴峻,不緊張點學習不行呀。而且,我想要自己以后的生活過得好一點,所以就報了一個計算機培訓班,準備考計算機二級證,還想盡快地學好英語通過四六級考試。”外語系的一名學生說,其實他的壓力很大一部分來自家庭。由于是獨生子,爸爸媽媽從小對他嚴格要求,望子成龍的心很急切,就導致了他現在似乎被壓得喘不過氣來了。對家人往往只報喜不報憂,而遇到挫折也總是自己默默承受。在學習方面,他希望可以繼續深造,不僅僅是讓爸爸媽媽滿意,也是自己的愿望。壓力還來自于他們本身,小王告訴記者:“來到大學之后,覺得學校人才太多了,心理壓力很大。”
      70后、80后雖然考大學相對較難,但他們進入大學后,學習的壓力也就沒有了,大學畢業后,他們大部分人都能有一個相對穩定的工作,即使80后的就業壓力加大,畢竟考研還僅是他們的選擇之一。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不僅就業給90后們提出了更高的學歷要求,即使就業后,他們的學習壓力仍將存在。也許,學習壓力將伴隨他們一生。由此看來,他們的壓力比前人更大,只是他們將壓力隱藏在身后,留一身灑脫與陽光面對世界。
      按照慣例,為讓大一新生們盡快熟悉校園環境、適應大學校園生活,學校、系、班級都組織了豐富多彩的迎新活動,活動的參與者無疑都是以新生為主。在開學初的社團納新中,各社團骨干們更是各顯其能,想方設法地吸引學弟學妹們的眼球。甚至連推銷者們也是把目標對準大一新生。這段時間,大一新生們受到了眾星拱月的待遇,他們被稱贊,甚至被恭維,他們就是上帝,他們最風光。但當被問及入學后的感受時,社會科學系的一名新生卻說“活動很多,但心里很不爽。”“為什么啊?”“那些迎新活動,不是我們策劃的,我們只能觀看,覺得沒意思。”記者的腦海里驟然蹦出一個流行詞———“被參加”。
      90后與80后同為改革開放后的獨生子女,但隨著生活條件的大幅改善,90后們在家庭中的“小皇帝”地位更加明顯。也許,這種待遇一方面導致他們在家庭生活中的依賴性,另一方面也養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在任何場合,他們更愿意以主人、以主導者的身份出現,對任何事情,他們都有自己的主見。
      開學時某系出現這樣一例事件:一學生家長因不滿宿舍環境,對負責接待的學生干部破口大罵,經過一番調解后風波才平息。記者從該生輔導員處了解到,在校的幾個月里,該學生在班里表現很好,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環境,完全沒有驕奢、挑剔的作風。“我的兩個孩子都是70年代的人,他們上學的時候很聽從我的管教,那一代人大多都很老實。這一代的人則不同了,他們都很有主見,自理能力強多了。”樓管老大爺這樣說。
      一名大一的輔導員說,“帶今年大一的學生確實和以前感覺不同,他們更加大膽、追求民主,競選班委時多人要求查票,除此外,他們似乎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才有熱情,不感興趣的則十分不情愿”,“給以前的學生放 《父母》視頻,在場的學生都淚流滿面,而這屆學生則反應不明顯,甚至還有男生在后面竊竊私語。”面對這些說辭,90后們這樣說:“我不想盲目參加活動,感興趣的才去,不感興趣的拉我我也不去!”“我們不喜歡形式主義,那樣太沒意思了。”“我們有自己的思想與見解,需要被尊重。”
      作為主要學生干部的大四學生小張這幾天都感到很郁悶。上周四大一新生開“周四論壇”,小張被邀請參加,自己很重視,他知道自己將被當作出色的學兄和有成就的學生干部來接待,像領導一樣被邀請提出指導意見,像明星一樣接受掌聲。所以,小張非常認真地準備了講話稿,特意梳洗打扮了一番,以自己比較滿意的形象出現在教室。然而,掌聲并不熱烈,小張就有點不樂。“算了。畢竟是新生。”小張自我安慰了一番坐下來。論壇開始了,沒讓小張講話。“看來是要讓自己唱壓軸戲,作總結發言了。”小張心里嘀咕。然而,直到散場,也沒給小張一個發言的機會。“這群孩子真不懂事。”小張簡直有點氣憤了。
      大二的璐璐也很郁悶。自己入學后非常甜蜜地喊了一年多的“學哥”“學姐”,現在終于有被尊稱為學姐的機會了,但整天聽到的仍然是“璐璐”。虧啊!
      “我們很尊敬學長的。我們也有喊‘學哥’‘學姐’啊!”大一新生如是說。
      與學長們的交往中,似乎他們的平等意識更強,使許多師哥師姐給他們的評價是孤傲、自大。
      他們真的孤傲嗎?
      90后們生活條件優越,MP3、手機、電腦、明星、動漫等充斥著他們的生活,有前人所不能及的豐富多彩,但在這充盈的物質條件下,他們卻難以找到可以交心的朋友。一方面,他們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有時他們能夠天高海闊地談論,卻很少涉及到自己的真實感情;而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希望得到別人的理解,渴求別人了解自己,而這如果在現實中得不到的話,他們則更多借助網絡來吶喊和傾訴,于是網上就有了“90后帖族”一說。隨著對互聯網更深的認識與個人維權意識的增強,他們開始活躍在各大論壇,發表著自己的見解,而最為常見又最普遍的就是通過QQ空間來發表個人日志。調查顯示,82.3%的學生都有自己的QQ空間,除了轉載一些文章外,主要用來發表個人日志與心情,空間成為90后的主要宣泄所。他們希望通過這種途徑來獲得別人的關注與理解,許多90后發帖事件引起了社會輿論的軒然大波并被他們的長輩指責為無病呻吟、頹廢、墮落……其中雖然確有少數思想偏激的,但大多數的他們只是尋求一個更加自由的空間和話語權。
      記者注意到,他們和熟人總是能聊得很High,但是在生人面前總是一言不發,讓人覺得難以接近。似乎他們并不喜歡客套的說話方式,在與人交際時往往自己不肯邁出第一步,而一旦有人主動與他們親近,會發現他們沒有外表看上去的那么冷傲,相反會帶給你截然不同的熱情。與其說90后們孤傲,不如說他們在對網絡依賴中,出現了在現實社會交往中的“閉鎖性”。
      90后們不與人爭執,對別人無關痛癢的言語抱著無所謂的態度,當問到他們如果對一件事情有人和他們的觀點不一樣,他們會怎么樣時,一學生說:“我會聽他說他的意見,但我的意見一般不會改變,不會把他的意見放在心上,就像論壇上每個人跟上自己的帖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沒必要和別人達成一致。”
      經常與學生打交道的老師說,這兩年,安排給學生工作之后,他們很少問怎么做,工作過程中幾乎不匯報進展情況,他們給你的只是結果。對一些問題的看法和觀點,近兩屆學生也很少固執己見地與老師爭論。
      也許,信息傳播的多渠道和多樣性,使90后們見怪不怪,有了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但經過深入調查,你會發現,他們更多的其實是“我行我素”。
      90后是伴隨網絡長大的,網絡是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交談中發現,他們使用最多的莫過于QQ與百度。一90后女生宿舍經常聊的話題就是QQ以及QQ空間的裝扮和人氣的高低。“哎,你去上網啊?別忘記幫我的花兒澆澆水,還有幫忙喂喂我的狗。謝啦!”小旋興奮地說。原來,花兒和狗狗都是QQ空間里的東東。有時候,她們會覺得空閑時上網才是 “王道”,也會在網上擺弄一下PS,制作一張“非主流”圖片,覺得美美的,然后上傳至自己的空間。至于手機號碼,宿舍里的小吳和小范早已換了好幾個了。手機靚號和更低的資費都是她們換號的理由。她們不怕老朋友找不到,反正有QQ和郵箱呢。但是老師們不高興了:“學生號碼經常換,而且很少告訴老師,有事很難聯系到她們。”而“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更是成為他們的口頭禪。有問題不問老師、同學,而是先問百度!
      “你說你的,我說我的。”“有問題找網絡。”這是他們的生活態度。不爭論不等于同意,不反對不等于認可,認識不到這一點,你會過高地估計自己。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點,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但一個民族總有些東西不會改變,傳承永遠不會斷裂。從奧運的志愿服務到汶川大地震英勇抗震救災,以及長江大學大一學生奮不顧身躍入江中救人,90后的表現可圈可點。當問及90后新生的人生規劃時,小李說:“在網上看到貧窮地區的教育條件時,看到一雙雙渴望的眼神時,我就想哭。想自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爭取去西部。談不上奉獻,只是想讓自己的青春更有激情!我們這邊比西部的山區要富的多,應該去幫助他們。”這份強烈的社會責任心使我們感到溫暖。當筆者詢問一名90后女生有無偶像時,小莉很爽快地回答:“我喜歡比較神奇的人物,比如劉翔、李開復、俞敏洪等,我很佩服他們,就把他們當成偶像。”有了精神上的偶像,就有了奮斗的動力。她告訴記者,自己相信自己努力之后,定會取得驕人的成績。
      一名90后的大一新生在她的QQ個性簽名上這樣寫道:如向日葵那般向著太陽生長。的確,90后也以他們的實際行動告訴人們他們正如向日葵那樣努力汲取著養分與水分,如向日葵般永遠面向陽光!
      相信 90后會和 80后、70后及他們的前輩一樣,自信自強,敢于擔當,他們仍將成為中華民族的脊梁。
      編后記:
      今年,90后正式走進大學校園,他們的心態、思想、觀念、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乃至生活方式的變化,決定了我們的教育教學方式、管理方式乃至與之相處的方式,都要隨之改變。為此,本報編輯部組織了這次對大一新生的調查,以期為我們今后的工作提供點滴借鑒。也許,我們的調查結果會有失偏頗,但它的價值仍然存在,因為我們堅信有一點是永遠正確的:“變”是永遠不變的,我們必須時刻關注著學生的變化,時刻準備著改變自己。
      (策劃:李志強 采訪、撰稿:李志強 金璐 袁菲 張利 王浩奇)
    国产亚洲玖玖玖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卡2卡3卡4卡新区|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VA| 亚洲人成网www| 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亚洲| 亚洲国产综合人成综合网站| 亚洲Av无码国产情品久久|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ⅴ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 亚洲综合国产成人丁香五月激情| 亚洲免费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网站久久|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91亚洲精品麻豆|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网各| 亚洲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A片| 亚洲精品宾馆在线精品酒店| 亚洲av最新在线观看网址|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亚洲?v无码国产在丝袜线观看| 亚洲午夜无码片在线观看影院猛|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小说|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手机在线观看|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亚洲| 亚洲av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0| 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欧洲日韩| 亚洲成AV人片在WWW| 亚洲成?Ⅴ人在线观看无码| 红杏亚洲影院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综合网曝门系列| 91嫩草私人成人亚洲影院| 亚洲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久久紧| 一本色道久久88亚洲综合| 色噜噜亚洲精品中文字幕 | 午夜在线a亚洲v天堂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