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不忘藝工融合構建“雙一流”建設中雙向驅動的藝術學院發展路徑
隨著“雙一流”建設步伐日益加快、學校各項改革措施逐步實施,藝術學院對于自身合理定位和謀求發展的內驅力不斷增強。特別是學校十六次黨代會明確了“一個中心、五路并舉”的戰略布局,在貫徹落實過程中,學院也在不斷深入思考,并且確立了“藝工融合、雙向驅動”的發展路徑。
一、新時代中的新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國家《“十三五”時期文化發展改革規劃綱要》以及校十六次黨代會提出“五路并舉”中的“文化引領之路”,都對藝術教育和學科專業發展提出了新要求。自國家設立了藝術基金之后,江蘇省、南京市陸續設立藝術基金,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的地位確立,與之相關的文化藝術、創意設計等領域也將迎來大發展的歷史機遇期。
新的機遇亦提出新的要求,學院在完成第一個十五年的“一次創業”后,面臨著拐點超越的“二次創業”。如何更好地完成學校黨委的重托,在“藝術服務人才培養與校園文化建設”的同時,以南航人固有的科學精神、大美情懷謀劃自身發展,融入學校 “雙一流”建設,是南航藝術人需要不斷思考的根本問題。
二、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路:藝工融合 雙向驅動由上,藝術學院明確了未來發展的總體思路:堅持“明確導向、突出重點、穩中求進”的方針,以制度建設為牽引,以藝工融合為主線,以雙向驅動為路徑,把學院建設成為具有南航特色的藝術教育中心、藝術和傳媒人才的培養高地、推動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及藝術、科技交叉融合發展的熱土。
近年來,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興起,在沖擊傳統藝術教育模式的同時,也催生了諸多以“藝術+科技”為特征的新興交叉學科,構筑藝術創作與教育領域最前沿。我校雄厚的工科學科優勢,為學院發展“藝工融合”新興交叉學科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校十六次黨代會提到要增強文化內驅力,積極培育新興交叉學科,建設美麗南航。這些為藝術學院的特色發展指明了道路,“藝工融合”已成為新時期學院改革與發展的必然選擇。學院將在傳統固本強基學科基礎上,積極推進“藝術與科技”交叉學科方向,把藝術學與機械制造、計算科學、控制科學、神經認知科學中的部分研究方向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南航特色的“藝工融合”的發展模式。
雙向驅動,指的是學院一方面對現有學科精益發展的同時,通過藝工融合尋求未來新的增長點,另一方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切實履行好學校黨委賦予的藝術服務人才培養和校園文化的基本責任,在服務一流學科中謀支持,在貢獻人才培養中謀發展。
“雙一流”建設中重要內涵之一就是一流人才的培養,藝術素養是一流人才評價的重要維度。未來的藝術學院將繼續發揮學科專業特長,在前期開展的硯湖書院、藝術公選課、“南航師生畫南航”“藝心藝意”義教班、合唱團、各類藝術展演、服務研究生情景劇等常態工作平臺上,圍繞南航一流人才培養,強化 “普惠式+個性化”的藝術教育體系。同時,按照文化引領路徑,加強軍工文化、三航文化等契合南航特色、行業特點的文化建設,通過深入行業創作與展演等系列活動,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做出努力。
三、以人為本,制度牽引,全面推進藝術學院改革發展的新征程把握機遇、強化自信的同時,藝術學院也清晰地認識到多年以來困擾學院發展的瓶頸問題依然存在。因此,未來學院將以改革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為導向,突出重點,以人為本,制度牽引,重點抓好幾項工作。(1)加強學院制度建設,提升學院改革發展的規范化水平,圍繞學院發展實際和“雙一流”建設,加大力度、加速推進學院的建章立制工作;(2)依托學校資源,在夯實傳統學科優勢的基礎上,扎實推進學科交叉融合;(3)以學科評估、學位點評估和藝術專碩申報“三場大考”為抓手,推進學術評價體系建設,強化學院的學術導向和學術意識;(4)圍繞學科專業特點,建設結構豐富、多元參與的師資隊伍;(5)釋放學科專業建設溢出效應,更好地服務校園文化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