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對青年提出殷殷期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推進高校共青團工作在武裝青年頭腦、增強針對性、突出實效性上下功夫。校團委緊跟時代特點、對接社會需求、提供精細管理、打造專項服務平臺,為全校青年團員在團組織的大家庭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而積極奮斗,用行動傳遞共青團的智慧、活力和溫度。
德才兼備,對話信仰點夢想
校團委2017年在全校開展了“我的青春我的夢”教育活動、《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主題學習活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網絡知識競賽、螢火宣講等活動,引導青年學生進一步堅定信仰、增強“四個意識”、“四個自信”。
學——面向團屬學生干部,舉辦了第七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培訓人數達1400人次,涵括專家講座、大釗精神宣講會、讀書會、觀影等。在十九大期間,校團委組織全體團干部及學生團干部代表觀看大會開幕式,邀請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偉教授做主題報告會,召開團屬學生干部十九大精神學習交流會暨工作研討會。
樹——面向全校優秀青年,進行了“美麗河北·最美大學生”推選活動、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中國電信獎學金”評選、選派青年骨干參加團中央“大學生青年骨干學習”等,將優秀青年的風采“秀”出來,榜樣樹起來。
走——面向全校青年,舉辦“熒光夜跑”、“趣味奪擂賽”等大眾性體育活動,發揮“三走”在促進大學生鍛煉意識提升、習慣養成、意志磨練、體質增強、健康成長方面的重要作用,使活動更常態、更走心。
做——服務全校師生,組織團員在校內開展了兩期“食堂幫廚”活動,累計時長1800小時。舉辦了“就餐新風尚,序寫文明章”倡導文明有序就餐志愿服務,日參與服務學生達270人次,累計時長5000小時。
傳——面向網絡群體,注重新媒體平臺的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完善全校共青團媒體矩陣。燕大青年公眾號2017年發布推文334篇,圖文頁閱讀次數85472次,分享次數1287次。校級各團屬組織公眾號共發布推文1332篇,閱讀次數46691次,分享次數8298次。以多類型活動為載體,形成多點發力、各方出力、共同給力的“大宣傳格局”,使共青團的文化產品和文化活動深深烙下“青年痕跡”。
黨雙創并舉,優品平臺聚能量
“梯形”服務平臺
為了拓寬青年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提升學生綜合競爭力,校團委在雙創服務平臺上下功夫,狠抓精準化對接,提高系統化、專業化、規范化的服務水平,完善學生競賽平臺建設,促進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形成了在基礎層以大學生科學技術協會、大學生課外創新創業中心和各類科技創新社團為依托,以校“世紀杯”和“科技園杯”競賽為氛圍孕育載體;在中間層以校大學生科技節為展示交流平臺,以大學生課外科研立項和大學生創業訓練項目為提升路徑;在頂層以“挑戰杯”和“創青春”競賽為高端引領的青年創新創業服務體系。
“環形”孵化平臺
校團委還不斷加強與校內各部門和社會企業的合作,提升雙創服務質量。內環上依托我校科技園基地,為入駐的大學生創業企業提供孵化服務;外環上與河北鵬遠集團、正大食品企業合作,舉辦燕山大學“啟迪杯”大學生創新創業挑戰賽及燕山大學“正大杯”校園雙創營銷大賽,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實戰能力。
“矩性”成果平臺
“雙創”活動年均輻射學生數為1.5萬人,基本形成了全員科創、學科交叉、互動激勵的矩陣平臺。2017年,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獲得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累進創新獎銀獎1項;在省賽中25件作品獲獎,我校同時獲省“優秀組織獎”;創業訓練項目共獲2項國家級立項、4項省級立項;在第六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暨河北省第五屆創新創業大賽中,29個團隊獲獎;入選團中央“小平科技創新團隊”1項。
志愿服務,燃情青春助希望
校團委始終秉持“為青年服務”的宗旨,用精細化理念指導校、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等學生志愿組織開展服務師生、服務社會的活動,為弘揚青春正能量打樣,用行動為母校燕大打call。
迎新——精細到家
新生報到之際,各團屬組織在校園主要路口設置服務點,為新生指路、答疑;聯合后勤集團,在東西區食堂門口發放免費綠豆湯,為新生和家長們送去清涼;在各食堂,指導新生綁定一卡通,讓新生感覺到校如到“家”。
創城——責任到家
在秦皇島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之際,我校志愿者們把港城當作第二個家,承擔了“海灘清潔”、“社區服務”、“公交站亭清洗”、“交通協管”、“義務獻血”、“暑期執勤”等系列工作,參與人數達2萬余人次、累計服務15萬余小時。風雨中、烈日下,燕大志愿者獲市民頻頻點贊。我校的志愿服務工作也為我市市容環境的改善和“創城”工作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關愛——溫暖到家
校青年志愿者協會堅持為退休教師料理家務和做身體復健,每學期赴濱河路等小學義務輔導功課,開展了12屆“感動你我?溫暖燕大”雷鋒人物評選,派研究生支教團赴青海支教,為秦皇島國際馬拉松賽、河北省旅游發展大會、IRO國際機器人錦標賽等提供專業化志愿服務,將奉獻精神的種子灑向大地。
截止2017年12月,燕趙志愿云注冊人數增加到17151人,志愿匯注冊人數13510人。2017年,我校組織志愿服務活動500余次,參與志愿服務累計3萬余人次。校團委青年志愿者協會獲評2017年河北省志愿服務先進基層組織。
實踐課堂,扎進沃土寫華芳
項目分層管理
校團委秉著激勵基層優先的原則,實施社會實踐項目化分層專項管理。2017年,全校共圍繞“理論普及宣講、國情社情觀察、依法治國宣講、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關愛服務、文化藝術服務、愛心醫療服務、禁毒防艾宣傳、智慧鄉村建設、美麗中國實踐”等十個專題板塊,組成國家級重點實踐團隊3支,校級重點實踐團隊100支,院級重點實踐團隊212支。
全程跟蹤指導
校團委為所有實踐團隊配備了指導教師,建立了實踐工作專項QQ群;成立了社會實踐工作學生工作組,由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學生與團隊進行一對一的分組聯絡,校、院團委老師進行專門指導。實踐期間,工作QQ群里常被同學們的實踐動態刷屏,參與實踐師生的微信朋友圈里總有實踐感悟獲得滿滿的贊。
總結務實提升
2017年,校團委首次組織了社會實踐先進團隊專場報告會,印發了 《燕山大學大學生社會實踐成果集》,通過多種形式宣傳、固化實踐成果。校團委獲團中央“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 ‘三下鄉’ 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稱號,“井岡情?中國夢”全國重點團隊榮獲當期高校團體總分第一名,“行走的遵義”全國重點團隊榮獲優秀團隊獎,“天翼互聯網+教育”全國重點團隊榮獲團中央“千校千項”最具影響好項目獎。
新時代、新使命、新青年,校團委將在今后的工作中,在精細化管理和專業化服務上繼續精耕細研,問需問策問效于廣大青年,為我校育人工作再上新高度奉獻智慧、做出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