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4

5

6

7

8

9

10
由清華大學黨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組織的“2017年清華大學十大新聞評選”結果近日揭曉。本次評選是在網友投票和專家評議的基礎上產生的。
(以下新聞按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
1、清華22項科技成果獲2016年國家科技獎
清華22項科技成果獲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作為第一單位或第一完成人所在單位獲獎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4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6項,獲獎總數居全國高校首位。由楊知行教授等完成的“DTMB系統國際化和產業化的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清華簡《算表》獲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2017年4月23日,清華簡《算表》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儀式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柒)》成果發布會舉行。《算表》是2500枚清華簡中形制非常特殊的21支,為我國留存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實物空白,是研究中國古代數學的珍貴史料。經研究認證,這是目前發現的人類最早的十進制計算器。
3、清華倡議發起的亞洲大學聯盟成立
2017年4月29日,由清華倡議發起的亞洲大學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峰會舉行,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出席并發表主旨演講。亞洲大學聯盟由來自亞洲國家和地區的15所初創成員大學共同建立,旨在通過加強成員高校間的合作,共同應對亞洲乃至世界高等教育、經濟、科技發展中遇到的共性問題。
4、清華女籃勇奪第十九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冠軍
清華女籃以81:60戰勝天津財經大學,獲得第十九屆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冠軍。校長邱勇、校黨委書記陳旭發信祝賀。2014年清華開始建設高水平女籃,2015年首次參加全國賽就進入四強,2016年獲得第三。
5、中央第七巡視組專項巡視清華大學黨委
2017年2月28日起,中央第七巡視組專項巡視清華大學黨委。2017年6月9日,巡視組向清華大學黨委反饋專項巡視情況。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趙樂際主持反饋會議,明確提出:清華大學黨委要增強“四個意識”,強化政治責任,針對巡視發現的問題糾正、糾錯、糾偏,一件一件抓,把“四個意識”體現在具體行動中,成為巡視整改的標桿。
6、清華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
2017年,清華全面推行大類招生、培養和管理改革,將納入本科招生的所有專業整合為16大類。學校成立大類培養領導小組,由校長邱勇任組長,聘任各領域知名學者任首席教授。新生班主任中長聘正教授30人、長聘副教授10人。
7、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第十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
2017年7月6日~7日,中國共產黨清華大學第十四次黨員代表大會召開,這是在學校深化綜合改革、推進“雙一流”建設、著力構建新百年發展新格局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大會提出到2020年達到世界一流大學水平、到2030年邁入世界一流大學前列、到2050年前后成為世界頂尖大學的“新三步走”戰略。
8、清華領銜團隊首次實現對唐山大地震精確模擬相關成果斬獲“戈登·貝爾”獎
基于“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的強大計算能力,由地球系統科學系副教授付昊桓等領銜團隊完成的“非線性地震模擬”在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獲得國際高性能計算應用領域最高獎“戈登·貝爾”獎。由計算機系楊廣文教授及團隊負責運營的“神威·太湖之光”在2017年全球超級計算大會上公布的500強榜單中再次衛冕世界第一、榮獲四連冠。
9、清華8位教師11位校友新當選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
2017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自動化系教授戴瓊海、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土水學院教授張建民和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教授董家鴻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高等研究院楊振寧講座教授王小云、生命學院教授陳曄光、汽車系教授歐陽明高、物理系教授段文暉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清華大學“千人計劃”專家黃永剛入選新增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11位校友分別獲選中國工程院院士或中國科學院院士。
10、清華21個學科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得A+
我校21個學科獲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A+,A+學科數量居全國高校之首。我校共有54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37個,其中8個學科獲得A評價,8個學科獲得A-評價。工學共有20個學科獲得A類評價,14個學科獲評A+,在工科領域繼續領跑全國。理學基礎性學科2個學科獲評A+,2個學科獲評A,較上一輪評估有了明顯提升,整體水平躋身國內領先前列。人文社科管理及藝術類共13個學科獲A類評價,其中5個學科獲評A+,較上一輪評估有了長足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