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舉辦“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共話“新型全球化與區域合作”
本報訊 1月24日,清華大學與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在達沃斯共同舉辦第二屆“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圍繞“新型全球化與區域合作”主題,邀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要、工商領袖、專家學者,就“一帶一路:
互利共贏、共享成果”“瀾湄合作:中國東盟合作新時代”等議題進行了深入討論。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秘書長穆希薩·基圖伊,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曹文煉,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巴基斯坦外交部長赫瓦賈·默罕默德·阿西夫,蒙古國外交部長達木丁·朝格特巴塔爾,泰國總理府部長庫博薩,四川省副省長朱鶴新,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祁斌,日本國際協力銀行首席執行官前田匡史等中外嘉賓出席論壇。
邱勇在致辭中表示,達沃斯是一個分享“一帶一路”理念的好地方,大學有著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的優勢,完全可以在“一帶一路”合作共建中發揮更大作用。清華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共建,2017年與亞洲15個國家的頂尖大學聯合建立亞洲大學聯盟,致力于促進亞洲各國大學間的交流合作;并與印尼工業部簽署協議,在印尼設立清華大學東南亞中心,致力于促進兩國人文交流和東南亞國家間的教育合作。此外,學校還與許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簽署協議,大力推動集裝箱檢測系統和公共安全應急系統等科技成果的應用。邱勇表示,幾千年來,“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代代相傳,清華將秉持絲路精神,與國際合作伙伴共同探索“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機遇。
在主旨演講中,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秘書長穆希薩·基圖伊說,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對新型全球化的最大貢獻之一,強調包容性發展理念,倡導多邊主義合作框架,找到了全球化的新方式,代表著新型全球化的希望。他表示,對“一帶一路”的發展前景充滿信心,對“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的前景充滿信心。
做為“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共同秘書長的曹文煉在致辭中表示,“一帶一路”是開放性的,是通往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作為參與“一帶一路”共建的重要智庫,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期待與清華大學一道共同辦好這一重要論壇。
專題討論環節,與會代表從聯合國、東盟和沿線國家、地方政府等多重視角分析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內涵和實踐經驗,分享了生動的合作案例,認為“一帶一路”倡議落地生根,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合作商機。
2017年1月1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提出“一帶一路”這一引領新型全球化的中國方案。為積極響應習近平主席的全球共同發展倡議,助力“一帶一路”建設,搭建推進民心相通的交流平臺,清華大學、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國際合作中心在2017年1月聯合創立“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匯聚國內外知名人士,共商新型全球化的新理念、新道路和新對策。這是中國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期間召開的一項重要會議,論壇上發出的中國聲音、展現的中國智慧令世界矚目。在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心的歷史時期,“一帶一路達沃斯論壇”正成為展現中國影響力的重要平臺。
本屆論壇由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瑞士清華校友會、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略研究院承辦。(趙可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