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為“海洋山東”揚帆領航——山東大學服務海洋山東紀實











      21世紀是“海洋世紀”,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陸海統籌,加快建設海洋強國”。山東省是海洋大省,有著豐富的海洋資源,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黃海總面積的37%,具有得天獨厚的臨海之利。山東省“十三五”規劃中指出,“優化海洋開發布局、搶占海洋科技制高點、強化海洋經濟體系建設,探索人海和諧、海陸并進、彰顯特色的科學發展模式,加快建設海洋強省。”
      對一校三地辦學、扎根齊魯大地的山東大學來說,服務海洋山東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雙一流”建設的重大戰略。山東大學依托自身的人才和地緣優勢,以國家和地區重大需求為導向,建設海洋科技新高地,綜合開發利用海洋資源,在充分發揮海洋的資源優勢,培育“深藍型”經濟增長新動能等方面,給出了自己的答卷。
                     海陸統籌,培育“深藍型”經濟增長新動能
      海洋經濟是我國海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我國經濟社會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國家發改委、國家海洋局印發的《全國海洋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指出,要堅持海陸統籌,緊緊抓住“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機遇,推進海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山東省明確提出要到2020年,構建起現代海洋產業新體系,成為引領國家海洋經濟開放合作的排頭兵,海洋經濟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建成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海洋強省。山東大學秉持開放合作的理念,統籌推進中高端海洋產業發展,科學開發海洋資源,推動成果轉化,倡導海洋經濟低碳綠色循環發展,著重培育深藍型經濟增長新動能。
      聚焦海洋碳匯研究,推動低碳經濟發展。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以海洋碳匯這一科學問題為導向,著力在深海有機碳庫成因、海洋碳匯對生態環境的調控、海洋碳匯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反饋等重大科學問題上開展研究并取得原創性成果。通過搭建覆蓋全國緯度梯度的海洋碳匯監測網絡,系統研究海洋碳匯變動規律,以查明我國典型海域增匯潛力。目前,海洋研究院已在青島校區搭建海上圍隔體系實驗平臺,利用“中宇宙圍隔生態系統”,系統研究海洋碳匯過程參數,探討發揮碳匯潛力的增匯途徑,并評估其生態環境效應。通過打造人工上升流增匯平臺,利用海洋自身的環境生態特征,制造海區的人工上升流水環境來開展海洋增匯,實現多種能源的互補。與青島藍色硅谷管理局及相關企業合作,共建“藍色碳匯研究中心”,以“國際海洋碳匯永久論壇”為支撐,以建設“海洋碳匯交易所”為目標,高起點規劃,延攬高端團隊和人才落戶山東大學,共同開展藍色碳匯的研發工作,打造國際藍色碳匯核心區。這些重大工程將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發展低碳經濟、保持可持續發展提供實實在在的科技支撐。
      積極開發海洋能源與海洋裝備。海洋波浪蘊藏著巨大的藍色能量,號稱天然的能源“發動機”,如何利用好這一“發動機”,是一個難題。針對這一問題,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裝備與信息團隊攻堅克難,研發出120kw漂浮式海浪發電裝置和橫軸轉子水輪機波浪能發電系統,利用液壓傳動系統將波浪能轉化為電能,從而實現海洋波浪的穩定發電。目前,波浪能發電裝置已經應用于南海通信浮臺、深遠海網箱養殖等方面,未來將在海洋中組網布放。海浪的巨大能量能夠為人所用,卻會為海工作業帶來不小的麻煩。受海面波浪的影響,深海作業的海工裝備與母船會產生巨幅晃動,這種晃動如果不加以控制,將會導致嚴重作業事故。為保證深海拖曳系統正常工作,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裝備與信息團隊根據海工作業的功能需求,自主研發了一種適用于深海拖曳系統的主被動復合式升沉補償裝置,可有效補償拖體升沉運動的90%以上。同時,搭建了六自由度海洋姿態綜合模擬系統,為主被動升沉補償器關鍵技術的理論基礎研究提供模擬環境。
      積極發展海洋生物與醫藥新興產業。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發在生物學、醫學、藥物學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從各類海洋生物中提取分離到具有各種藥用活性的化合物,是開發制成新藥的重要科研支持。山東大學借助山東省海洋微生物資源中心、山大—百合聯合實驗室等資源,建設了“海洋生物活性物質與產品研發平臺”,開展海洋生物藥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材料、海洋微生物與酶制劑等方面的研發、技術中試和產業化示范。通過構建海洋生物材料、微生物菌種、基因與活性物質樣品庫,建立平臺網站系統,使產業鏈上游研發部門能夠找到相應資源;通過網上信息共享,為企事業研發部門提供數據信息資源,并有實物對應,提供菌種和活性物質樣品,促進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研發;利用實驗室資源,提供小規模發酵生產以及成套分析、檢測設備,建成共享的產業化公共服務平臺,為海洋生物活性物質與產品研發提供開放共享服務,相關部門可以利用本單位研發子平臺的實驗室開展技術攻關與產品研發,并可以為相關企業提供第三方檢測檢驗服務;對形成專利的技術及產品開展技術轉化,直接為相關企業提供高端產品生產技術、生產工藝與新產品。
      推進“海上糧倉”建設,發展現代海洋漁業。山東省是傳統漁業大省,海洋生物水產養殖是農業生產結構的一個重要方面。面對我國水產養殖品種種質退化嚴重和良種缺乏的現狀,山東大學“山東省海洋生物繁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門致力于海洋生物繁育的研發,先后承擔國家級、省部級項目和企業橫向項目四十余項。研究中心主要從兩大方向開展研究,一方面是新品種的培育,主要通過引種國外優良品種,如新西蘭黑足鮑、綠殼貽貝和澳大利亞黑唇鮑等,引種后馴化培育達到自繁和雜交育種的效果,其中黑足鮑與皺紋盤鮑雜交獲得的雜交新品種具有生長速度快、抗逆性強的特點,在膠東半島、大連、福建、浙江等鮑養殖區域得到了大規模的推廣示范;另一方面是海水養殖循環系統的設計研發,通過與新西蘭Canterbury大學合作,設計研發適合我國養殖環境的海水養殖循環系統,該系統具有環保高效節能的特點,是由傳統的農業化向工業化和高技術化的重大轉型,目前海水養殖循環系統已經在山東春雨海洋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大連海洋島水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并投入使用,系統運行效果良好。
      加大深遠海資源開發,推進“智慧海洋”建設。2017年11月,由威海校區海洋學院梁振林教授擔任負責人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戰略性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可長效自主運維的智能深遠海養殖平臺與漁業資源開發技術合作”正式啟動。梁振林教授的戰略性國際合作專項項目是山東大學牽頭承擔的第10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項目將研制智能深遠海養殖系統和管理運維系統,形成成熟的深遠海漁業網箱養殖技術,并在印度尼西亞海域開展應用示范,實現成果轉化,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為我國的海外“海上糧倉”建設開拓新的渠道。
      此外,針對河豚魚、金槍魚、鰤魚等高端養殖魚類的高效環保型飼料的開發在國內仍屬空白這一情況,威海校區海洋學院的水生生物營養與健康工程研究團隊成立了專項研究課題組,對飼料開發中所需的營養素需求量、飼料性狀參數和飼料投喂率等問題進行專門研究。同時,山東大學與山東通威飼料有限公司、乳山市金牌飼料有限公司等共同組成產學研戰略聯盟,推動研發飼料的產業化推廣。
                      技術作魂,打造海洋科技新高地
      建設海洋強國,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山東省“十三五”海洋經濟發展規劃》中指出,要增強優勢領域海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進步對海洋經濟的貢獻率,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海洋科技創新中心。2014年山東省率先啟動實施“透明海洋”科技創新工程,首次把“人類的眼睛”放到了萬米深海。山東大學發揮學科優勢,堅持創新驅動,實現對海洋表層、海洋深處、海底的立體化觀測,把深海狀態“看得透、查得明、報得準”,致力于建設國際海洋科技新高地,著力打造全球海洋科技的高端實驗基地和研究中心。
      為加強海洋科學觀測和探測儀器系統集成創新,力爭在海洋觀測系統高端儀器關鍵核心技術和設備的自主研發方面取得重點突破,加快“透明海洋”技術體系建設,山東省科技廳與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共同設立“問海計劃”科技專項。山東大學自2016年承接該項目以來,一直致力于4000米深海Argo觀測浮標的研究。“以前每半年才能進行一次浮標收集,很難保證收集數據的完整性。我們新研發的浮標采取每24小時和衛星進行一次數據傳送,解決了浮標丟失而導致數據丟失的情況。”山東大學海洋裝備與信息團隊負責人劉延俊教授說。該技術的研發使人類具備對全球4000米深海持續觀測的能力,填補了我國剖面循環探測技術的空白。此外,山東大學在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實現了零污染水下探測和數據收集。劉延俊教授表示:“開發海洋資源,裝備是保障,必須先行。”團隊研發的兩棲破冰車可以有效解決冬季近海結冰對海洋養殖造成的不良影響。在海洋移動觀測裝備方面,團隊開發了1000米水下自助機器人、4000米Argo智能浮標、3000米海底原位探測系統等設備,支撐海洋信息獲取與大數據建設。研發的6000米沉積物捕獲器、可視抓斗、浮游生物拖網等深海探測及取樣裝備,保障了深海資源勘探、開發和微生物取樣,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為山東省的海洋裝備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為響應國家建設“全球海洋立體觀測網”的號召,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自主研發了無人機起落站及智能任務系統,專注于海洋空基環境信息的獲取、傳輸、集成與可視化技術的研究,采用地面固定監測站點和車載移動監測站點相結合的方式,監測近海氣象數據、炭黑含量、氣溶膠含量、二氧化碳含量、海上目標、海岸帶地形、生態環境、災害情況等,實現高密度、多要素、全天候、全自動的空基海洋環境觀測,建設海洋環境空基觀測監測分析預警系統,提升基于信息辨識、理解、預測的海洋預警能力。
      海洋傳感器是認識海洋,進行海洋觀測和檢測的核心、關鍵儀器裝備。但是,我國海洋傳感器的國產化率仍低于10%,長期主要依賴進口,遠遠不能滿足我國海洋發展的需要。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需求,加快藍色經濟發展,由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海洋傳感器研究中心牽頭,聯合世界領先的海洋傳感器企業在青島藍谷共同發起成立青島國際海洋傳感器產業研究院。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首席科學家、“千人計劃”國家特聘教授吳锜介紹,“國際海洋傳感器產業研究院采用‘1+N’的協同創新模式,以山東大學的海洋傳感器研究中心為核心,引入國內外一流的海洋傳感器企業和研究單位聯合開展交叉型、創新性研究,開發下一代海洋傳感器。產業研究院將為孵化基于光電子、微電子與人工智能的新型海洋傳感器打造必需的儀器設備及制造公共服務平臺,為周邊的高校和研究單位的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孵化團隊及基金支持,為國內外一流的海洋傳感器企業落戶山東提供加速服務。通過協同創新將青島打造成為基于‘中國芯’的國際海洋傳感器之都。傳感器的突破將帶動上游的芯片制造和下游的海洋信息、高端裝備的發展,在山東大學周邊形成海洋高科技企業匯聚的海洋科技小鎮。”目前,青島國際海洋傳感器研究院已經與美國海鳥科技公司(Sea-Bird Scientific)、加拿大RBR公司和加拿大4-Deep水下成像公司簽訂了合作備忘錄。同時,與國內長期從事海洋測試平臺和海洋傳感器的開發、應用和產業化研究,具有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的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簽署了合作協議。青島市、華通集團以及社會資本將共同投資成立產業基金,投資孵化創新型企業,建立海洋傳感器產業集群,以海洋傳感器為核心,帶動牽引海洋信息、海洋高端裝備產業鏈發展。
      山大對于海洋的探測遠不止于此。在全球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海洋生態環境對氣候的影響愈發受到關注,山東大學建設海洋氣候環境模擬實驗體系(MECS)的構想應運而生。MECS大科學工程可以通過環境參數的全面調控,模擬全球變暖、海洋酸化、海洋缺氧、硫化海洋等重大氣候事件。2017年9月,山東大學的mini-MECS項目完成主體結構建設,并已進行相關工程技術驗證,為未來MECS的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的劉紀化博士認為“任何工程的發展都是從小到大,Mini-MECS就是為檢驗MECS工程方案的可行性而建立的,是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的第一步。”盡管該系統還在發展時期,但在國際海洋領域是突破性的,水體規模、溫度控制以及層流控制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MECS建成后不僅是研究海洋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反饋、預測未來海洋情景無可替代的手段,也將是探討海洋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理論和實踐的工具,將成為國際獨一無二的氣候變化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實驗體系。
                     引育人才,全面加強涉海學科相關合作
      山東省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家關于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部署,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匯聚發展力量,實施了藍色產業領軍人才支持計劃,加強高層次海洋人才隊伍建設。近年來,山東大學不斷加強高端人才引進和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全球招聘院長、預聘制改革、分類考核、“學術特區”制度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延攬了一大批高水平的學術人才,甚至被稱為“中國高校樣本”。在此基礎上,山東大學積極響應山東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構筑海洋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要求,積極匯聚、培育高端海洋人才。
      作為一所百年老校,山東大學發展海洋學科的歷史悠久,在青島辦學的近30年時間當中,也是山東大學海洋學科發展最好的時候。山東大學于1946年成立了海洋研究所,1947年設立了海洋學系,1953年海洋生物學科就成為了山東大學的重點學科,到1957年海洋生物學科的科研經費就占到了當年全校科研經費的40%,科研領域碩果累累。2016年正式啟用的青島校區,以“高端人才的聚集和培養基地、高端學術和應用技術研究基地、高新技術成果的孵化和產業化基地、高水準的國際學術交流基地”為目標,借助獨特的區位優勢,積極利用國際資源,開展國際合作辦學。
      山東大學海洋研究院位于即墨市“藍色硅谷”核心區,是山東大學直屬獨立建制的科研機構,作為先行先試的“學術特區”,采用與國際接軌的科研與辦學模式,改革創新管理體制,在海洋科技若干前沿領域,以引進與整合相結合的方式組建優勢學術團隊,打造國際一流海洋學科。以微生物海洋學為龍頭,海洋裝備與海洋信息為支撐,大力發展海洋生物學、海洋化學、海洋環境、海洋傳感技術、海洋機電一體化等涉海學科。目前,海洋研究院薈萃了包括院士、“千人計劃”國家特聘專家、泰山學者等在內的多名高端人才,并以國際化的發展視野,與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美國海鳥科技公司(Sea-Bird Scientific)、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國家實驗室等著名海洋研究機構和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
      山東大學與青島市人民政府圍繞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交流、科研合作、資源共享、構建檢測聯盟和創新網絡等開展合作,共建“山東大學中國海檢研究院”,同時在青島海檢集團設立部分實驗室。在海洋設備檢驗領域內,集科學研究、人才培養、技術開發、技術咨詢、試驗檢測為一體,打造我國培養海檢人才的搖籃和發展海檢領域科學研究的高地。目前,山東大學正在為雙方合作進一步儲備人才技術資源,并希望通過與海檢集團的校企合作,共同研究探索海洋裝備產業檢驗檢測技術,填補相關領域空白,實現新突破,使標準成為產業發展的基礎、國家安全的基石。
      2014年,山東大學與青島市合作建立中美大學科技創新園(簡稱中美創新園),旨在建立從創新研發到技術落地的完整的綠色通道和提供與市場接軌的服務。“技術的孵化落地必須有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的支持,現在有很多有價值的技術無法落地,我們希望中美創新園能夠彌補這種技術產業鏈的斷裂。”山東大學國際創新轉化學院副院長、中美大學國際科技創新園主任鄒難說,“完整的生態系統一定是市場化運作的結果。”為了吸引更多初創公司和大型公司的加入,在建設之初,中美創新園便堅持高起點才能有高發展的觀念,利用自身資源優勢,對接美國芝加哥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加州大學等一流大學和科研機構,打造集研發、產業化、市場化為一體的國家級創新園。目前,已經吸引了中鼎貝特、可可空間等企業的加入,未來隨著更多智力資源和企業的入駐,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發展。
      山東大學威海校區充分發揮威海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優勢,積極開展與海洋生物科學相關的科學研究及國際合作。例如,山東大學海洋學院結合澳大利亞以及威海市現代海洋農牧業的地區特色,與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大學、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集團共建“現代海洋農牧業技術聯合研發中心”,主要發展海洋農牧業高附加值產品,包括開展澳洲龍蝦、三文魚、澳洲鮑等海珍品養殖技術引進和產業化推廣;同時,與南洋理工大學、印度尼西亞大學、印度尼西亞誠信漁業有限公司開展“一帶一路”海水養殖國際合作,促進解決山東省海水養殖業產能過剩、資源開發過度、勞動力不足、經濟發展放緩等難題。
      打造海洋品牌,匯聚人才,推動創新。2017年9月,山東大學與青島市共同舉辦國際海洋創新發展論壇,邀請國內外多個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科學理論研究、技術成果轉化及創新創業等問題展開學術研討。“我們的目的就是要貫徹國家‘一帶一路’和海洋強國的發展戰略,進一步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號召,促進海洋科技與創新驅動發展。”山東大學副校長張永兵在論壇上介紹。通過緊密的、實質性的國際合作方式,進一步促進海洋領域的國際、科研、人才、社會資本和市場資本的融合,為中國藍色硅谷海洋科技新城的發展,為山東大學等藍谷涉海人才培養與科研機構的發展起到助推作用,更好地引領海洋領域科技創新以及研究成果的轉移轉化,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海洋產業聚集區,以及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國際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區。
      此外,山東大學還聯合青島藍谷管理局共同主辦2017國際海洋創新創業大賽(MTEC)。此次大賽是目前為止全球覆蓋區域最大的海洋類國際創新創業大賽之一,跨越三個大洲、6個國家,行程7萬多公里,有120支隊伍參賽,最后選取50支海內外團隊入圍總決賽。大賽結合了青島藍谷以海洋科技為重點方向的發展定位和高端海洋科技單位密集的特點,依托山東大學創新創業轉化的豐富實踐經驗、海洋學科交叉綜合的優勢,緊密圍繞國際化的涉海領域創新與創業這一主題,得到了國內外海洋領域創業者的積極響應。大賽匯集了來自世界多個海洋高新科技集中地區的眾多與海洋相關的優質創新創業項目,不僅提升了山東大學在海內外科技創新及創業領域的影響力,加深了與麻省理工大學、達爾豪斯大學、多倫多大學、德國亥姆霍茲學會等國外學術機構的合作關系,還促進了與全球頂級創新創業孵化機構、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的有效聯系,為進一步深化青島藍谷與各國之間的技術交流、產業合作和成果孵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是我國的一項戰略性國策,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國家戰略利益和戰略空間不斷向海洋拓展和延伸,海洋事業的發展關乎國家興衰安危與民族生存發展。山東大學基于國家和地方發展需求,以建設“數字海洋”“透明海洋”“智慧海洋”為指引,廣泛交流合作,積極建設國際海洋科技的高端實驗基地和研究中心,推動創新成果轉化,服務“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在山東的落地,促進半島經濟更加健康活躍,為推動中國走向海洋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張凱娣 宋美璐 李小梅)
    e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不卡电影| 亚洲成a人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亚洲韩国—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一级精品亚洲国产成人综合AV区 |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不卡下载 | 亚洲另类自拍丝袜第1页| 亚洲视频免费在线看|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 亚洲成人午夜在线| 亚洲成年轻人电影网站www| 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成人A人亚洲精品无码| 亚洲AV无码一区东京热久久|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动漫 |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国产精品亚洲av色欲三区| 免费在线观看亚洲| 亚洲伊人久久综合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亚洲日产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片在线播放| 亚洲AV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仑 | 国产亚洲女在线线精品| 亚洲午夜AV无码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人A亚洲精V品无码|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 亚洲电影一区二区| 亚洲成人福利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亚洲成A人片|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二本| 国产精品亚洲а∨无码播放不卡 | 久久久久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 | 亚洲第一页日韩专区| 亚洲色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乱码在线观看97 |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