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
    電子報

    一所農業大學做好“水文章”的實踐路:產業篇





      小藕帶,帶出大產業一曲洪湖水,美名天下知。
      湖北華貴食品有限公司,正得洪湖天然滋養,深度挖掘洪湖豐富的水生蔬菜資源,迅速成長為國內最大的泡藕帶生產基地,泡藕帶單品年產值超過7億元人民幣。從2012年投產起,華中農業大學就為公司提供技術支撐。
      上世紀80年代,對于水生蔬菜的研究還沒有引起業界的足夠重視,普遍認為這是一個小產業,很少有人愿意為此投入精力和資金。而從那時起,華農水生蔬菜團隊就與蓮藕結緣,聚焦制約水生蔬菜保鮮加工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
      華農水生蔬菜團隊在做好基礎研究的同時,主攻如何保持藕帶嫩白的色澤和新鮮的口感。據湖北省水生蔬菜保鮮加工中心主任、華中農業大學嚴守雷副教授介紹,試驗人員試制了多份藕帶樣品,結果一份受到雜菌污染的藕帶樣品反而保持了原有色澤,這讓研究人員頗感意外。通過反復實驗,研究人員從中分離鑒定出一種乳酸菌。正是它的存在,使得藕帶既能保持原色,又能有效抑制其他腐敗菌的生長。這個意外的發現,使得保鮮藕帶大規模批量化生產成為可能。
      經過不斷的嘗試和研究,膨化蓮子、荷葉茶、荷葉咖啡、酥脆藕片等與蓮藕有關的產品也將逐步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嚴守雷和學生研制的一款荷葉茶還獲得過中國食品科技學會丹尼斯克杯“營養與健康”創新競賽優勝獎。“藕帶只是我們研究的一部分,我們正在將研究推廣到蓮藕的更多部分以及更多的水生蔬菜。”嚴守雷說。
      目前,華農水生蔬菜團隊已成為全國研究藕帶最系統的團隊,先后技術幫助了30余家企業,輻射帶動周邊100多家企業發展,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等地區。2012年,泡藕帶技術進行了成果鑒定,團隊制備藕帶方法達到國際領先水平,2015年獲得國家專利授權,并牽頭制定湖北泡藕帶湖北省地方食品安全標準。華農水生蔬菜團隊用自己的科研成果帶動了40億元藕帶產業的蓬勃發展。
      小報告,撬動大改革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水禽產業實現了從農戶零星分散飼養到企業化、規模化集中飼養的華麗轉身。但是,由于水禽養殖業門檻低,“賺錢時,大家一哄而上;出欄量暴漲后又賣不出去,價格暴跌”,國家水禽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華中農業大學劉靈芝教授介紹說,“水禽產業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特別突出”。
      能不能建立一套水禽產業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預測體系,給水禽市場一個“信號”?自2010年開始,她所在的由王雅鵬教授領銜的水禽產業經濟研究團隊,開始發布年度水禽產業綜合預測報告,引導水禽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團隊利用在全國21個主產省(市、區)、25個綜合試驗站調查獲得的數據及收集到的有關統計數據,采用ARIMA模型、線性回歸、比例預測、經驗調整等方法,對我國的肉鴨、蛋鴨、鵝的存欄量、出欄量、產肉量、產蛋量和市場價格等產業發展情況和市場供需狀況進行了短期預測。
      “要了解和掌握水禽產業的準確資料,獲取最確切真實的數據,就要深入村莊養殖戶、深入企業生產車間。”有一次,王雅鵬及其團隊四個月內共調查了近1000戶水禽養殖戶。“工作量非常大,確實很辛苦,基本上沒有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班是常態。”但也正是這些辛勤的付出,他們建立起了水禽產業經濟指標體系,填補了我國農業經濟研究的一項空白。
      目前,這一團隊擁有國內最權威的水禽產業信息數據庫,能夠精準導航企業調整生產計劃,有效引導水禽產品市場供需均衡。同時,在團隊的倡導下,國內最大的20余家水禽養殖企業聯合成立了白羽肉鴨協會,成員企業的肉鴨祖代存欄量占全國總量的80%至90%。企業通過共享信息、會內協商,從源頭上自發控制產量,穩住國內肉鴨市場,提高了我國水禽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小品種,擦亮大名片
    有一條魚,它從煙波浩渺的梁子湖(古稱樊湖)游來,歷經了三國時期驚心動魄、蕩氣回腸的群雄之爭,游弋于中華古韻文化的海洋里,被文人墨客吟頌不已,經久不衰。“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當年毛澤東主席留下的名句更是讓這條魚蜚聲中外、香飄萬里,“清蒸武昌魚”也因此成了湖北一道充滿情懷和傳奇色彩的當家美食。
      武昌魚,學名“團頭魴”,1955年由華中農學院水產系第一任系主任易伯魯教授(當時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對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時發現并命名。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科學家命名的第一個魚類新種。
      在易伯魯的帶領下,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先后有多位專家教授對團頭魴進行了研究,包括人工養殖技術、遺傳選育、病害防控、飼料營養、基因組資源發掘等方面。
      2008年,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王衛民教授承擔了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團頭魴種質資源與育種崗位研究任務,組建了團頭魴種質資源與育種研究團隊。圍繞團頭魴種質資源、遺傳選育、功能基因及基因組學方面開展了系列研究,致力于開展團頭魴分子育種技術體系及高產抗逆優良品種的培育與推廣研究。然而,新品種的選育之路何其漫長與艱難,對于生活在水里的魚來說,親本純化和子代自交的控制以及育種管理遠比其他動、植物難度大,同時魚類性成熟周期較長,因而育種周期長,一個魚類新品種的誕生有時需要一代人甚至幾代人不解努力。選育一條魚,原種很重要。“團頭魴分布較窄,僅分布在長江中游及其附屬大中型湖泊。我們團隊曾經把100萬尾江花(長江天然魚苗)運回在池塘培育,養了一年結果只有4尾團頭魴。”王衛民說道。
      十年磨一劍,終有出鞘時。2017年5月16日,團頭魴“華海1號”推介會在華中農業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舉行。這個歷經10年選育的新品種正式通過了國家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的審定。該品種在相同養殖條件下,與未經選育的團頭魴相比,1齡魚生長速度提高22%以上,成活率提高20%以上,適宜在全國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體中養殖。
      “如何將團頭魴‘華海1號’生長快速、成活率高的品種優勢與湖北地區素有的‘種青養魚’模式相結合,還原武昌魚肉質細膩、嫩滑鮮美的口感,在養殖增量的同時注重提升品質,重塑武昌魚偉人舌尖的美好記憶與文化品牌,有望讓武昌魚成為湖北省國際形象名副其實的特色名片”,在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新品種推介會上,海大集團湖北百容水產良種有限公司負責人信心滿滿,“‘華海1號’將成為湖北的新名片、武昌魚產業發展的新動力”。
    亚洲综合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无线一二三四区手机| 狠狠色香婷婷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AV日韩AV鸥美在线观看| 亚洲处破女AV日韩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亚洲精品视频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产成人亚洲综合网站不卡|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精品秒拍|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久久综合激情久久| 久久精品亚洲日本佐佐木明希|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99| 国产亚洲日韩在线三区|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 国产成人亚洲精品无码AV大片| 亚洲爆乳少妇无码激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亚洲成av人无码亚洲成av人| 亚洲av日韩aⅴ无码色老头 | 综合偷自拍亚洲乱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亚洲电影| 国产成人不卡亚洲精品91| 无码不卡亚洲成?人片| 亚洲av再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小说区亚洲自拍另类| 无码色偷偷亚洲国内自拍| 国产亚洲综合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国产成人精品曰本亚洲79ren| 国产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黄色激情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乱亚洲乱妇无码| 国产天堂亚洲国产碰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