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網絡信息與教育技術中心立足于信息化服務,在學校黨委、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各級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致力于通過信息化手段支撐學校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提升校內管理效率、教育質量和服務品質。
如今,北語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從曾經只擁有單一功能的 “學校內網主頁”,發展到多功能集成的數字門戶———“數字北語”。
2017年12月,我們將陸續推出新版數字北語項目的新成果,不僅完成了統一身份認證平臺、數據中心、信息門戶三大平臺的全面升級,還構建了北語人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并通過數據治理與分析,持續推進北語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工作。
一、新版數字北語完成三大平臺的全面升級
統一身份認證平臺升級,解決安全與管理難題
為方便師生用戶登錄,簡化登錄流程,統一身份認證平臺由原來僅支持單一的個人電腦端登錄,升級成為支持微信、QQ多終端認證。通過第三方賬號綁定、掃描登錄、免登陸、二次登錄等方法登錄,大大提升師生的使用體驗。
升級后的統一身份認證系統繼承了原認證系統的特點,學工、教務、OA等業務系統都要進行身份認證,只要成功認證一次,以后就可直接訪問各個系統,無需再次認證。當然也可對安全級別較高的業務系統設置二次登錄密碼,保障師生數據信息的安全性。
在平臺系統升級使用的過程中,師生還可以通過各項便利的自助服務滿足自主性、安全性的服務需求,例如通過自助密碼服務進行密碼修改、可以查看個人賬號、登錄日志等等。
主數據管理平臺升級,解決數據質量問題
師生信息數據的采集追溯和持續治理,可以為學校人才管理、服務機制等提供價值性的決策支撐。而數據建設本身是一個工作量大且難度大的工作,為推動全校統一信息標準落地,實現數據信息的交換與共享,在新版數字北語的建設中,全方位升級主數據管理平臺,新增了信息標準管理工具、數據集成監控工具、數據質量檢測工具等。
統籌部標、行標、校標,自行通過工具構建起權威的信息標準,并對數據的集成過程、運行情況進行日常監控,以圖形化的方式展現系統中的各種運行和異常情況。通過自動化的數據質量檢測工具,全方位查詢、檢測、跟蹤、管理、評估,及時暴露和解決數據質量問題,最大限度地保障校園內信息數據的穩定安全、可持續。
信息門戶升級,系統界面角色定義、精準所需
信息門戶升級后按角色區分展現界面,教職工、本科生、研究生、校領導等,根據人員性質不同,提供不同的展示界面;其次,支持服務應用的多維度搜索,提供場景、人群、分類等多種方式檢索,方便師生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應用。
除了三大平臺,新版數字北語還采用了校園服務總線,作為數字校園業務平臺的核心組件。通過校園服務總線,將應用系統抽象成一個個不同粒度的服務,實現不同服務形式的接入,標準化服務接口的輸出,實現了從服務門戶到碎片化服務辦事大廳的轉變。通過服務組合的方式復用學校IT資產,減少人工及資源的浪費;對于新開發的信息系統采用插接方式進行快速部署,縮短開發周期,為數字校園提供一個面向服務的系統集成架構方式,提高系統的適應性、靈活性和擴展性。
二、基于碎片化服務,構建北語人的一站式網上辦事大廳
何為碎片化服務?碎片化服務其實是面對學校的各個業務部門,如學工、人事、教務、校辦、研究生院等,在梳理這些職能部門的業務職責過程中,對每個業務需求都可以在平臺上獨立進行設計開發。通過相應的應用服務,靈活應對多變的業務流程,真正做到個性化的服務推送,形成業務應用完整的邏輯閉環。
新版數字北語秉承“以人為本”的建設理念,從碎片化服務的角度出發,通過搭建互連互通的大平臺,整合各類碎片化應用服務,打破以往各類業務管理信息系統之間的數據壁壘,形成了暢通快捷“一站式服務”的校園網上辦事大廳。
海量服務應用分類設計
北語全新升級啟用的網上辦事大廳,基于各職能部門的調研結果,劃分服務類型,按照緊急程度排序,實現我校信息應用服務的分析與設計。
目前網上辦事大廳共囊括73個服務。其中新建38個應用,包括24個業務辦理類服務和14個查詢統計類服務。值得一提的還有便民服務和特色服務。便民服務包括“空閑教室查詢、教室借用、網絡保修、校章使用申請、工會管理、外聘人員管理、學信網信息核對、雙學位報名等等”,方便老師和同學們足不出戶辦事;特色服務包括“我的北語印記”,可以記錄下在北語的快樂時光,還有“智能小秘書”,能夠及時有效的推送個性化信息。
應用服務圖標展現,使用界面個性定義
新版網上服務大廳的應用以圖標的形式分類展現,師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與需求,建立獨有的收藏清單,快速找到最需要、使用頻次最高的應用。也可根據自身喜好及使用習慣,自定義個人桌面,通過拖拽方式調整卡片順序,直接查看最關心的信息與提醒。
如圖①所示:
1)可從左側應用欄添加應用卡片,如個人課程表、一卡通、個人日程、郵件等相關內容;2)右側菜單為我校師生的待辦事項、流程追蹤、周期服務、以及未讀消息,集中提醒師生關心的關鍵事件;3)頂部搜索中心包含我校全部應用,可根據師生不同服務角色和服務類別進行篩選,并可通過歷史檢索數據或關鍵詞檢索,快速查找相關應用;4)點擊右上角“?”圖標,可對大廳內相關內容進行意見反饋,我們隨時進行解答;5)大廳界面有護眼模式和普通模式,還可根據個人喜好選擇皮膚色系。
全生命周期服務,優化師生體驗
網上服務大廳充分體現了學校對師生的個性化專項服務,滿足師生不同角色的喜好與需求,希望能夠給在校師生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網上服務。
對于學生來說,網上辦事大廳覆蓋了其從入校、在校到離校后全生命過程。
學生被正式錄取后,入學前新生可以通過平臺查詢宿舍等相關信息,在線登記報到時間及交通方式,還可以尋找附近的新生結伴同行。另一方面通過提前采集信息,學校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給特殊學生安排“綠色通道”。再到新生報到的當天,使用二維碼掃一掃一鍵報到,方便快捷。
2017級本科生迎新期間,我校的自助迎新共1881人,共啟用北語移動APP108094次,平均每日APP啟動次數1802次,最高單日啟動7440次。
在校期間,學生們可通過數字北語平臺或北語移動APP關聯系統查詢課表、查詢成績、收發郵件、查詢網絡和校園卡情況等。離校時,學生又可通過平臺直觀瀏覽到學費繳納情況、圖書借閱情況等需要辦理的離校流程。畢業后,班級信息自動轉入校友社區,即使遠隔千里,同學們之間仍可緊密聯系,和母校的交流依舊持續。
當然,對于教職工,網上辦事大廳同樣按照其入校、在校、離校或退休的不同階段和狀態,劃分為招聘信息、教職工信息管理、考核登記、述職報告、工資查詢、退離校、院系事務等多個環節,建立一體化服務平臺。
新版數字北語網上服務大廳,以其智能人性化的操作系統、前衛友好的設計版面,以環抱式服務為師生用戶提供更高效、便捷的服務體驗。
三、著眼數據分析治理,打造北語大數據中心
信息化建設的主要目的不僅是服務的集成,更是為分析和決策提供依據和支撐,從而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水平。為此,我們啟動了北語大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服務于學校的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核心業務的開展。
大數據中心的建設部署包含底層技術平臺、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計算、數據服務以及校園平臺集成接口六個模塊,并對學校產生數據源的關鍵系統從橫向、縱向等多維度進行數據質量分析,并給出質量報告,提供問題的解決建議。
大數據平臺主動采集學校公共數據中心的信息,圍繞全校師生的信息進行數據整合和標簽化,通過橫向對比、發展趨勢、統計分析、指標展現等多維度數據挖掘及聯合分析方式,力求對師生狀態全面感知,對全局數據和校情全貌進行綜合展示,輔助學校改進業務流程。
目前我校的大數據服務覆蓋到學校的招生、教學、就業、財務等核心業務場景,并期望從一定程度上為學校決策提供更有力支持。
展望未來,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時代的發展,北京語言大學將繼續加速智慧校園進程。在不斷完善和推進已有業務系統使用的基礎上,動態整合校內各業務系統關鍵和有價值的數據資源,形成規范、可信、實時、健全的數據管理機制,實現科學的業務流程與數據流程,建設北語專屬的大數據中心。通過數據挖掘技術在業務數據和歷史數據積累的基礎上實現“大數據”應用。加強移動互聯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建設學校網絡與信息安全多種防護體系和保障體系,使校園網網絡與信息安全防護能力不斷鞏固和提高,形成防護、監測、響應和恢復一體化的安全保障能力。加速信息化工作向精細化轉變。建設高速穩定、悄然無聲,維護簡單、管理智能,安全可控、行為可蹤的一張大網;夯實數據、流程兩個中心;做好信息化基礎環境、信息化應用、信息化學習三個環境;把握移動化、碎片化、精細化、智聯化四個方向。學校將從管理體系、規章制度、經費投入、人才隊伍四方面保障北語信息化建設順利進行,為廣大師生提供一個放心、安心、順心的數字化、智慧化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