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為燕園飛揚的青春和夢想護航———關于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現狀的思考



    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陸昊(右一)參觀我校作品


      編者按: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好處不言而諭:培養創新思維、鍛煉實踐動手能力、增強團隊合作意識和人際交往能力,而這也是國家和社會對高校培養人才的客觀要求。為大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充足的資金支持就成了高校教育者必須要思考的問題,我們不希望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只是少數人的盛宴,而應該如團委書記蔡大勇所說的“全員參與”,如此則燕大幸甚,高校幸甚,國家幸甚!
    繼去年在全國“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喜獲銀獎的好成績后,近日,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再次傳來捷報:在第十一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決賽中,我校報送的6件(參賽學校可申報作品數量的上限)學生科技作品分獲三個二等獎、三個三等獎,以180分的總成績位列全國第18位(本屆競賽共有內地432所高校的1106件作品、港澳地區15所大學的53件作品進入全國決賽),并成功入選“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組委會(全國組委會由70所高校組成),取得我校自參加全國“挑戰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以來的最佳成績,我校還同時獲得了優秀組織獎。
      近幾年來,我校學生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及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外研社杯英語競賽、河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及創業計劃競賽等一系列全國和省級的大型比賽上,我校學生均表現不俗,既有力地展現了我校學子的風采,也為學校爭得了不少榮譽。在這些驕人成績的背后,究竟隱藏著哪些成功的秘訣和面臨著什么樣的壓力呢,為此筆者采訪了校團委書記蔡大勇。
      完善制度:助推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如何讓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去,將理論知識與實踐動手能力結合起來,是教育者一直在思索的問題。“大學要給學生提供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條件和環境,發揮學生學習和鉆研的積極性,當然更重要的是學生本人要有主動追求知識的態度”,關于這個問題,蔡大勇書記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2006年,我校以黨委的名義下發了《關于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 《實施意見》)的通知,為大學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提供了比較完善的制度保障。蔡書記將《實施意見》歸納為扶持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師資、資金和激勵三個平臺。
      為了保障老師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積極性,《實施意見》明確規定了指導學生參加課外科研立項活動的教師工作量核算辦法:(1)校大學生科協和各院系科協每學年聘任科技活動指導教師1-2位,每位指導教師每學期可獲20學時教分;(2)指導本科學生參加課外科研立項活動,在項目結題驗收通過以后,指導教師可獲20學時教分/項;指導學生參加其他各類全國性科技競賽活動的教師工作量核算按照具體授課學時,由教務處統一核算。《實施意見》還規定如果學生獲校級以上獎勵的成果,指導教師可獲得與學生等同的獎勵金額。這樣老師就有了指導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動力,而且也實現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銜接,“課外學術科技活動是第一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蔡書記說。由于我校是傳統的以工科見長的院校,有著良好的科研環境,科研活動也一直走在河北省前列,“因此,在有了明確的制度后,師資平臺沒有問題了”,蔡書記表示。
      為了保障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順利進行,學校設立了每年約20萬元的“燕山大學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基金”,同時學校還要求學生工作部門和科研部門及各院系在學校支持的基礎上,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贊助,使基金的來源逐步擴大。隨著近幾年我校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興趣的增長,每年上報到團委的科研項目數量大幅增加,20萬元的基金使用起來就顯得捉襟見肘,再加上這幾年學校經費也不寬裕,“每年實際支出的費用不到20萬元”,蔡書記坦言。為了更好地利用基金,校團委仿照國際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的辦法,對學生申報的科研項目進行立項資助,“項目資助金額為200元(人·項),錢雖然不多,但考慮到我校的一般實驗室都免費對學生開放,為學生進行實驗帶來了很大的便利,這200元就相當于資料費了”,蔡書記開著玩笑說。
      必要的激勵機制必然會激發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去,這一方面既達到了當前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學生自身的實踐動手能力。工科出身的蔡書記對這一點有著獨到的見解,他認為大學不僅僅意味著四年學習時間的延續,更在于大學的環境不可重現,因此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就意味著一種經歷,這種經歷既是對于全面掌握課堂知識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根據《實施意見》的規定,我校對參加相應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獲獎的學生的獎勵除證書外,還有第二課堂加分、綜合測評加分、推薦免試研究生和現金獎勵等多種形式。
      我校于2006年就成立了大學生學術科技活動領導小組,負責全校學生學術科技活動的規劃、領導、組織、協調,由分管學生工作的校領導擔任組長,成員由校團委書記、科技處處長、教務處處長、人事處處長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同時還由校團委牽頭成立大學生科技活動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由各院系學生科協的指導教師組成,辦公室設在校團委,專門負責各類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立項、指導以及組織評審工作。“學校關于鼓勵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制度比較完善,各單位的配合也比較好”,蔡書記表示。
      資金難題:全員參與仍然任重而道遠雖然這幾年我校學生參與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興趣日增,參加活動的人數也逐年增多,但是相對于我校4萬人的規模來說,“這個比例還是很低的”,蔡書記給筆者算了一筆賬:校團委每年會遴選120個左右的項目進行資助,假設每個項目有10人參加,這也才1200人,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學生還是偏少,“我校參與的973項目、863項目以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合起來每年都超過100項,如果學生都能參與到這些項目中去,那么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學生就更多了”,不過在校團委資助項目之外,各學院還有一些院級的資助項目,再加上大學生科協、社團聯合會等學生組織每年也都組織了不少諸如小制作小發明競賽、科普知識競賽、科技服務、科技咨詢等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學生科技活動,吸引了不少學生參加,在一定程度提高了大學生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比率。
      “最理想的狀態是人人都參與進來,因為“參加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學生本人”,蔡書記笑著說。要達到這種理想狀態,資金問題是個繞不開的難題,雖然我校每年有約20萬元的基金支持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但是平攤到每個學生頭上,就少得可憐,“和省內其他一些兄弟院校相比,我校資助大學生進行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經費處于中等水平”,蔡書記坦言,經費問題制約著我校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開展,“每年都有不少學生報上來的優秀科研項目,因為經費太大,團委不得不忍痛不予立項”。
      還是因為經費問題,《實施意見》將資助大學生參加的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主要界定為“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及創業計劃競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外研社杯英語競賽河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及創業計劃競賽等大型比賽,以及燕山大學“世紀杯”大學生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大賽等校內科技比賽,“還有很多競賽我們一般不予資助”。
      “資金是個難題”,采訪中蔡書記不止一次提到這個問題,“雖然資金比較短缺,但是我們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關于未來我希望在管理上更加規范,希望大學生全員參與到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中去,涌現出更多優秀的學生和成果”,采訪結束時,蔡書記這樣說。
    亚洲中文字幕乱码一区| 亚洲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精品亚洲成a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爆乳app|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熟妇AV一区二区三区浪潮| 亚洲砖码砖专无区2023|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秋霞|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A片软| 亚洲色成人四虎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亚洲爆乳无码精品AAA片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图片 |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无码| 亚洲AV无码久久| 亚洲色欲色欲综合网站|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亚洲伊人色一综合网| 色老板亚洲视频免在线观|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相泽南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黄片毛片在线观看|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片| 亚洲AV无码乱码在线观看裸奔| 亚洲嫩模在线观看|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亚洲国产91在线|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二三区| 曰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 亚洲人成高清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午夜电影在线入口|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无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