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2017年是教育信息化跨越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國戰略以及“雙一流”大學建設目標的指引下,學校以“兩化融合”“中國制造2025”“互聯網+”為契機,努力探索和推動信息化建設創新發展,六年來,信息化管理體制機制逐步走向成熟、基礎設施條件明顯改善、信息化教學環境和教學資源建設取得成果,電子校務等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初見成效,扎實地完成了“十二五”數字化校園各項建設任務,并拉開了學校“十三五”智慧校園建設大幕。
強化信息化頂層設計,保障信息化戰略實施推進信息化機構體制創新,促進信息化持續發展。2015年1月,學校成立信息化處,進一步明確信息化建設戰略定位。強化頂層設計,在國內高校中率先實現了信息化相關機構的融合創新,保障學校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建設的統籌管理與統一協調。
制定“十三五”信息化規劃,并組織實施。根據上級要求并結合實際,2015年完成了學校“十三五”規劃智慧校園建設綱要;2016年,重點圍繞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深化綜合改革,細化和完善智慧校園建設內容,制定了學校“十三五”信息化專項規劃,明確“十三五”信息化專項規劃由“工信部‘十三五’智慧校園”專項、“改善基本辦學條件專項—信息化基礎設施升級改造”項目和智慧校園軟件平臺建設項目3部分組成。目前,“工信部‘十三五’智慧校園”專項已進入工信部一級項目建設庫,立項1.95億。持續改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基礎環境和條件不斷提升完成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項目5890萬元,主要包括:(1)主干光纜約120公里(含兩校區互聯光纜18公里);(2)加強校企合作,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寬帶進入學生宿舍;校園網寬帶2次提速;校園網出口總帶寬擴至5.6Gbps;(3)完成校園網核心交換機升級,基本實現網絡核心設備國產化;(4)校園網延伸和改造齊頭并進,有線網新增信息點5000余個;(5)校園無線網全面覆蓋兩校區;(6)校園網完成扁平化改造,用戶通過PPPoe實名認證上網;(7)兩校區數據中心投入使用,數據中心機房水平進入全國高校先進行列,初步實現了數據和設備的集中管理;(8)在將軍路校區統籌建設集計算機教學與實驗、信息化管理與服務、信息化技術展示與體驗、大學生“互聯網+”創新創業平臺于一體的信息化示范基地。我校先進的信息化建設環境基本完備。加快提升信息化教學環境、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促進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提升信息化教學環境方面:維護和改造兩校區多媒體教室401間、標準化電子考場338個、語音教室31間、教學專用電臺4套。新建錄播教室44間、同步教學互動教室8間、媒體制作室1間、教師技術支持中心1間,建設和維護兩校區公共機房面積約6720平米,教學用計算機1425臺。豐富信息化教學資源建設方面:錄制各類高品質網絡視頻課程近300門(約2000講),獲國家微課競賽一等獎1件、二等獎2件、三等獎1件,獲全國高校數學微課競賽優秀獎5件。協調保障4門MOOC課程進入清華 “學堂在線”,為學校沖擊一流在線課程資源建設創造了條件,教學資源建設水平位于省內高校前列。
大學計算機基礎教學和實驗教學有所突破,助力學校人才培養計劃《計算思維導論》課程改革取得突破,“MOOC+SPOCs+翻轉課堂”成為我校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核心模式,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空間和手段;實驗教學中心為學校52個專業提供高水平的實驗教學和數字化工程訓練環境,主要包括:計算機實驗、三維機械設計、系統建模和仿真、電子設計、計算機軟件需求分析、設計和測試等,并嘗試開展虛擬實驗室建設。五年來完成省部級教改項目3項;出版計算思維教材1部,獲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1個;完成全校計算機類60余門課程的上機實驗,承辦國家和江蘇省計算機等級考試以及模擬考試;申報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3項,獲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立項1項、江蘇省互聯網眾創園項目1項;完成了各類大學生競賽、比賽等活動任務。
電子校務和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快速深化,助推學校“雙一流”建設和校內綜合改革電子校務和公共服務平臺是校園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學校對基礎數據和業務平臺進行了梳理和夯實,建成了基于數據交換、統一身份認證和信息門戶等公共基礎支撐平臺,完成了包括辦公自動化、迎新、離校、教師公寓和實驗室管理、科研管理、醫院管理(HIS)等15個新型業務系統的建設;在公共數據平臺基礎上,逐步集成綜合教務管理、人事信息管理、國有資產管理、學生信息管理、財務管理、后勤服務管理等一批運行良好的業務系統,并能更好地支撐校園一卡通、數字電視、數字圖書館和高性能計算應用,為持續提高學校信息化管理水平夯實了基礎。同時,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完善和提升:(1)郵件系統完成3次提升,具有高性能、大容量、防垃圾以及海外郵等特色功能;(2)自主開發了基于云存儲技術的FTP系統架構和搜索引擎,方便用戶快速定位和下載資源;(3)2015年學校網絡視頻系統上線,提供直播、轉播和點播服務,順利完成60周年校慶等學校重大活動的直播和轉播任務;(4)2016年高清視頻會議投入運行,支撐多校區主分會場視頻會議,提高會議效率;(5)校園一卡通功能升級,支持線上充值;(6)引進網站群管理平臺,實現校內網站統一管理(五年新增網絡應用系統345個);(7)自主開發“智慧校園”微信企業號等移動應用和微服務,提供校園網自助申請、在線圈存,線上電話簿、干部請銷假審批等在線功能;(8)用戶服務中心規模壯大,服務時間延伸到節假日。與學生團隊開展合作,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和質量。5年來,接聽服務熱線51698通、故障維修17027單。網絡安全和軍工保密雙管齊下,筑牢學校安全保障平臺作為軍工保密一級資格單位,學校高度重視信息安全和信息系統保密工作,主要舉措如下:1.加強信息安全管理和軟件管理,購買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和Office系列軟件授權,為師生提供正版軟件服務;2.制定校園網安全防護策略,在核心路由器上啟用安全訪問規則,啟用反垃圾郵件CAC分類、WEB防火墻和漏洞掃描、關閉系統不必要的服務端口、督促用戶安裝補丁、開展計算機應用系統和網站安全檢查,5年來共計督促25個系統完成整改;3.2015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涉密單位非密設備管理系統上線,實現了非密計算機臺帳數據標準化;清理校內涉密打印點,回收隱患打印點;完成涉密計算機主機審計軟件升級;4.共計維修涉密計算機267臺次,報廢69臺,新增68臺;5.修訂完善計算機安全保密管理制度5個;6.完成工信部辦公內網———南航節點的保密認證測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