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新一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學校在成功入榜的同時,也迎來了更多機遇和挑戰。想要真正實現世界一流,就意味著要不斷與國際化接軌。
面向國際化,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也是學校十五次黨代會以來確定的重要發展戰略。六年期間,國際合作處和全校師生始終堅定不移地貫徹國際化辦學思路,堅持 “開闊國際視野,引進智力資源,拓展合作領域,提升合作層次,增強交流能力,擴大國際影響”原則,以“提高、拓展、完善”為重點,通過提高國際化水平、拓展國際化領域、完善國際化體系的戰略舉措,努力形成國際交流合作上層次、上水平、上規模,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高水平、有航空特色的國際化辦學格局,推動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等方面的國際化進程。提升師資隊伍國際化水平師資隊伍國際化是辦學國際化的首要任務,一流的大學需要一流的師資,大學發展的根本是建立一流的師資隊伍。
學校一方面積極請進一批知名學者、國際大師走進校園,促進師生與國際學術前沿的接觸,另一方面鼓勵優秀教師走出國門學習,以此加強教師國際教育能力、學術交流能力和科學研究水平,促進更多教師進入國際頂尖學術領域與學術組織。
六年來,學校共授聘63名海外學者成為榮譽教授、客座教授,其中不乏俄羅斯工程院院士、蘇霍伊設計局總設計師MikhailPogosyan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威斯康辛大學ThomasM.Jahns教授;美國福特公司研究院高級技術主管MichaelDegner博士等世界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的學術大師,他們雖然訪校的時間有限,但是他們的報告,會場座無虛席。此外,學校還從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烏克蘭、新加坡等17個國家聘請長期教師32人,進一步優化擴充了師資隊伍的結構。
在大力請進優秀外籍教師的同時,學校也收獲了諸多榮譽,從2012年至今,共有2人獲得金陵政府友誼獎,3人獲得江蘇省政府友誼獎,2人獲得中國政府友誼獎。
請進來的同時,學校也積極輸送優秀教師走出去。現年均超過600人次教師赴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40多個國家與地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學術交流、培訓等活動,相比五年前增長40%以上,涌現出更多教授、學者獲得國際表彰或躋身國際頂尖學術組織。趙淳生院士獲得“超聲電機終身成就獎”“超聲電機技術突出貢獻獎”;劉思峰教授入選“瑪麗·居里國際智力引進行動計劃”并獲該項目“10位最有為科學家獎”;裘進浩教授榮任美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士(ASMEFellow)等,都使得學校的學術知名度和競爭力得以提升。聚焦人才培養國際化布局人才培養是高校的重要職責之一,學校通過搭建中外合作平臺、積極爭取外部資源、引進暑期課程等方式,進一步加大人才培養國際化力度。
在鞏固現有合作學校基礎上,學校與30多個國外高水平大學和著名研究機構,新建長期穩定的合作伙伴關系,先后成立了中法、中德、中美學院,與50多所海外著名大學開展了交換、交流生項目,其中55個項目被國家留學基金委確立為優秀本科生國際交流資助項目,年均送出500多名學生赴美、英、法、澳、加等40多個境外高校攻讀學位、交流交換學習,相比2011年增長17%,其中輸送飛行學員赴美國、法國、南非等10個培訓機構進行飛行培訓。
學校還順利通過了來華留學生教育質量認證評估,留學生規模近年來也穩步增長,學位留學生人數超過1100人,較2011年翻了近一番;留學研究生占比從2011年的4%提高到目前的23%;其間還涌現出了一批成績優異、熱衷服務社會的留學生代表,其中孟加拉小伙尼哈德被評為南京市青奧會十佳志愿者,并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親切接見。
為了讓更多學生不出校園就能享受到國外教育資源,自2013年起,學校每年暑期還邀請來自世界各地優秀教師來校開設暑期課程,且規模逐年壯大。以今年暑期課程為例,共吸引30多個國家55名教師在各學院開設課程55門,受益本科生、研究生共計3000余人次。
在學校聚焦國際化人才培養的同時,南航學子們也在近年來 “中航工業-國際無人機飛行器大賽”“國際開源軟件競賽”“國際空中機器人大賽”、模擬聯合國大賽等國際比賽中脫穎而出,屢獲佳績,更加堅定了學校人才培養國際化的決心。深化科學研究國際化合作科學研究是大學最重要的“軟實力”。學校六年間不斷增強和一流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引進了一批學術骨干共同參與研究。其中圍繞立陶宛院士Piotr鄄Vasiljev教授牽頭的海外團隊、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EberhardAbele教授的團隊,學校共獲批建立“高性能壓電驅動系統關鍵技術”“可持續制造關鍵技術”兩個111學科創新引智基地,基地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嫦娥三號等國家重大項目上有所應用。
此外,學校還獲批17個高端外國專家項目,在飛行器設計、無損檢測、發動機動力學、交通管理、仿生學等多個領域開展聯合研究,其中5人入選江蘇省外專“百人計劃”,2人入選中組部外專“千人計劃”,1人獲得江蘇省國際合作貢獻獎,1人獲得江蘇省五一勞動獎章,獲批江蘇省創新創業團隊1個,獲批江蘇省外國專家工作室3個。
在眾多大師的引領下,學校每年舉辦10多次國際學術會議與論壇,持續擴散著自身影響力,并和英國諾丁漢大學、法國梅斯工程學院、德國達姆施塔特工業大學、福特公司等單位聯合建立中德、中英、中法等20多個合作研究基地。學校還聯合烏克蘭FED飛機機械制造集團、哈爾科夫航空航天大學、中航工業無錫發動機控制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簽署了四方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探索以多方聯合實驗室的方式加速產學研轉化,服務社會,更加充分地發揮高校在國內外企業中的樞紐作用。打造學術交流國際化氛圍六年間,學校共接待了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外賓、訪問團3500多人次來校開展學術報告、授課、合作商討,包括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英國愛丁堡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伊頓公司、福特公司等高校、科研機構,共累計簽署合作協議120多份。通過與這些世界知名大學和機構的交流互動,學校開拓了國際合作渠道,在更廣闊的領域爭取外部資源,獲得了更多發展機遇,同時也提升了國際知名度,增強了影響力。
此外,學校還加入了工信部G7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一帶一路航天創新聯盟、中俄綜合大學聯盟,并由校領導帶隊訪問了英、美、法、德、日、韓、俄羅斯等合作高校,就人才培養、師生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合作等方面進行了廣泛交流,拓展了合作空間,深化了國際伙伴關系。
不拒眾流,方為江海。南航始終以積極、包容、共贏的態度去面對國際化發展中的機遇與挑戰,隨著學校核心競爭力的不斷提升以及在辦學國際化方面的努力,4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1%,2個學科入圍今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國際聲譽也在不斷增強。
如今,進入“雙一流”建設名單的南航又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國際化一方面成為“雙一流”建設中學科評估的指標,成為一種立竿見影、實實在在的提升,另一方面又促進著科研合作的質量、教育教學的視野、人才培養的層次,內化為一種日積月累、潛移默化的影響。
面對新的契機與挑戰,南航人始終會用唯實創新、志在超越的精神去迎接,堅定不移地選擇國際化辦學道路,南航人也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