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 升自身治理能力
推進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既是新時期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及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學校加快推進“雙一流”建設,辦人民滿意的大學的必然途徑。自從2014年我校被列為上海市首批現代大學制度建設試點高校以來,學校按照市教委總體部署和學校方案,以制定學校章程為抓手,以完善內部治理結構、提升自身治理能力為關鍵環節,以深化人財物綜合管理改革為重點領域,在推進現代大學制度建設方面進行了一些探索。
出臺大學章程,構建以章程為核心的制度體系
2015年,《上海師范大學章程》獲市教委核準,學校成為本市首批章程獲準的三所市屬高校之一。根據《章程》的要求,完成包括黨委全委會、黨委常委會、校長辦公會議事決策規則等18個既呼應章程內容又屬于學校核心制度的修訂制定工作;加強規章制度的廢改立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財經內控等制度體系。學校還成立了法律事務辦公室,承擔對學校規章制度的合法性、一致性和適當性進行審查的任務。為了更好地學習宣傳章程,學校開展了“探索地方大學治理之道征文活動”,在校報上開設“依法治校大家談”專欄,全校上下紛紛撰文暢抒己見,依法辦學、依章治校的理念深入人心,相關文章結集成《探索地方大學治理之道》并出版發行。
完善學術組織架構,落實教授治學各項權力
經過民主推薦和選舉等程序,成立了校學術、學位評定、教學指導、學科建設與科學研究、師資隊伍建設、學術倫理與道德等委員會,全校近50%的教授加入學術組織,除了因職務原因外校領導全部退出學術組織,這意味著現代大學制度建設中的“教授治學”理念在制度層面得到了落實。各委員會明確了學術體制和運行機制,更好地保障專家教授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等學術事務中的主導作用。學校在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研究生教育創新中廣泛聽取教學指導委員會和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的意見和建議;學校的人才引進,由教師隊伍建設委員會的委員和來自各學科的專家教授來主導對應聘人才的集中評議工作;職稱評審方面,由各學術組織委員分成的大文、大理評議組對申報人員的學術能力進行集中評議。學校綜合改革方案和“十三五”發展規劃的編制也廣泛聽取學術組織委員的意見和建議。
落實民主管理,卓有成效地開展信息公開工作
學校連續三年開展教職工代表大會代表民主評議校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工作,成為依法治校、民主治校的有益實踐。學校對校、院二級教代會制度進行了修訂,對教代會的職責權利進行了重新界定,使教職工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得到充分落實。創設了民主管理雙月懇談會制度,建立了校長與校教代會代表面對面互動機制,廣泛吸納教職工的真知灼見與金點子。學校推動信息公開工作,在本市高校信息公開評議工作中連續取得佳績,綜合得分位列市屬高校第一。
推進二級治理,進一步激發學院辦學活力
學校以修訂《二級學院工作條例》為核心,著力推進二級學院黨政聯席會、二級學院學術委員會、二級學院教代會為支撐的“三駕馬車”型治理架構建設。與此同時,學校強化二級單位黨政負責人治理能力建設,舉辦為期一個多月的處級干部學習班,圍繞學校教學、人事、科研、財務等管理改革事項開展培訓,提升二級單位黨政正職的議事決策水平,為實現管理重心下移提供能力保證。學校還大力推進以績效考核為核心的校院兩級管理體制改革。績效考核試行兩年來,在引導各學院辦出特色、爭創一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不斷加強民生保障建設
近些年來,學校積極推動“大財務”“大資產”管理體系建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績效改革,教職工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統籌資產管理,優化資源配置,增強專業發展活力和學科建設水平;科學統籌校區規劃、建設和管理,完成教師教育實驗實訓基地在內的一系列新建和改建項目。打造“智慧校園”,提升校園信息化程度。加強圖書館建設,提高服務學術能力;推進檔案、文博的數字化進程,提升資政育人水平;做好師生員工診療服務、體檢保健工作,確保師生健康安全。進一步深化后勤改革,提高后勤保障水平和服務質量。積極應對處置突發事件,維護校園安全穩定。
實施收入分配制度和績效改革 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面,2011年4月,學校為了進一步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以教師為主體,高端梯隊為重點的人才強校戰略,適時適度調控各群體的利益關系,制定了《上海師范大學收入分配制度調整的意見》。調整意見進一步明確崗位設置與崗位津貼的標準,崗位設置分為專業技術崗位(教學科研崗、教學輔助崗)、管理崗位及工勤技能崗位等三類;學院所有崗位的崗位津貼全部由學校承擔,并且提高了崗位津貼的標準,也進一步增加了教職工的收入。
2014年3月,學校為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科研水平和辦學效益,進一步深化學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崗位績效工資制度,根據本市相關績效工資文件精神制定《上海師范大學績效工資實施方案》(試行)。績效工資由基礎性績效工資和獎勵性績效工資兩部分構成。實施績效工資,是在總量控制的前提下,規范收入,限高托底,普遍受惠,建立和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工作統一領導、分級管理體系,完善內控機制,建立健全績效工資管理制度。
2014年,根據上海市教委《關于上海高校“骨干教師教學激勵計劃”的實施意見》的文件精神,為推進我校師資隊伍建設,切實保障教師待遇,全面提高我校教學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制定了《上海師范大學教師教學激勵分配辦法》。
2014年10月,上海市實施《關于調整本市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標準的實施辦法》,本次工資制度的完善和調整,主要是配合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同步推出。調整的重點是調結構、調機制。調機制就是建立工資的正常調整機制,今后基本工資標準原則上每兩年調整一次。
2016年6月,為推進學校各項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實現學校中長期發展目標,調動廣大教職工參與學校建設發展的積極性,學校制定了《上海師范大學工作量津貼標準調整方案》,并經上海師范大學第八屆教職工代表大會聯席會議表決通過。
2012至2017年,由于基本工資的調整、激勵計劃和高峰高原的實施及學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和績效改革,教職工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到2016年,教職工的年平均工資五年內有較大幅度增長。
貫徹以人為本理念 推進民生保障建設
與此同時,校工會也積極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采取各種措施推進學校民生保障建設。
一是做好工會會員服務卡、教職工醫療保險和體檢工作。為提升教職工的保障水平,從2014年起,校工會投入大量精力為教職工辦理上海市總工會推出的工會會員服務卡。為減輕教職工醫療經濟負擔,在學校的支持下,校工會今年繼續為全體教職工投保上海市總工會的住院醫療保險、特種重病保險、女職工特種疾病保險以及新華團體意外險和門、急診補充醫療保險,并為教職工的保險理賠做好服務工作。協助做好教職工體檢的組織工作,負責做好勞模、正高、評優教職工體檢的組織工作。
二是組織教職工暑期休養和改善生活福利工作。首先,提升教職工暑期休養的水平。五年來共組織2100余名教職工赴湖南、湖北、重慶、貴州、江西、北京、山西、河南、內蒙古、山東、陜西等休養點參加休養活動。自2016年起,活動經費由學校全額承擔,標準提高到每人最高5000元。其次,改善教職工的生活福利。2016年開始,每年向全體會員發放生日蛋糕券,向教職工送上生日祝福;繼續向全體會員發放過年慰問品和電影觀摩券,可以使用電影觀摩券的影院由一家擴展到156家;過年慰問品的價值由170元/人提升至260元/人。從2016年起,聯合校團委、婦委會舉辦暑期教工子女愛心學校,以解決教職工的后顧之憂。
三是做好教職工的慰問工作。2012至2016年,校工會堅持開展“一日捐”活動,每年都有2700多名教職工參加,五年捐款總額達100.7915萬元,愛心基金得以不斷增強。同時,校工會組織做好資助慰問工作,五年來資助教工916人,資助金額達80.9600萬元;同時,為多位身患特大重病的教工發放二級重病基金和申請上級工會重大病援助金、重大病幫困金、補充醫療幫困金、定向幫困金51.5000萬元。加大力度做好暑期送清涼活動,發放暑期慰問品的數量和價值逐年提高,到2016年,慰問暑期堅守崗位的教職工達500人。同時,校、院兩級工會繼續做好當年退休教職工的慰問工作。
四是做好健康醫療、法律咨詢的組織工作。每年聯合校辦、資產處、校醫院等多家單位組織一系列健康醫療咨詢活動。首先,繼續組織開展一年一度的大型醫療咨詢活動,至今已連續舉辦了九屆“名醫師大行”健康醫療咨詢活動,每年均有來自本市10多家三甲醫院50余位專家為廣大師生進行義務健康醫療咨詢。其次,組織開展專項咨詢活動和講座,包括冬令進補咨詢和義診、耳鼻喉專科咨詢義診、防跌醫療義診、中醫養生講座以及關愛女職工的各項咨詢活動。第三,從2014年3月起,校工會與校婦委會共同舉辦法律咨詢活動,由從事兼職律師業務的本校法學教師定期(上半年每二周一次、下半年改為每月一次)向教職工提供義務法律咨詢,幫助教職工解決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