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者按:在第二屆全國油氣地質大賽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油氣地質學子懷揣夢想齊聚石大,同場競技,碰撞思想,交流探索,一起進步,共同成長。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油氣地質學子的深深地質情,體現了在油氣地質領域創新中的責任與擔當。期待未來的他們為國家石油行業貢獻更大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以它為名立我之志
好的名字不僅僅代表團隊的獨一無二,還體現了團隊的理念與核心精神所在。它能在失敗時給予成員繼續前行的動力,更能在成功時賦予成員勇攀高峰的勇氣。
“地質學就是研究地球深處的一門學科,我們學地質就是為地下點亮一盞燈,探索和預言未知。”中國石油大學(北京)“預言家”隊這樣定義自己的隊名。這個隊名激勵著團隊成員團結一心,充滿斗志,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斗,也承載著每一名隊員心中的石油夢想。
劉暢是“預言家”隊的隊長,為了這次比賽準備了很久,賽前一周幾乎每天都熬夜。“在做計算機繪圖的時候,有一個地震層標記錯誤,這導致之前所作的設計很多都要重新推翻來做,自己都想過要放棄了,但想想隊伍擔負的‘預知’未知的使命,我們抖擻精神,最終堅持住了!”劉暢自豪地說。
延安大學的“圣地小分隊”是一支由5人組成的隊伍。他們選擇以“圣地”來作隊名,一是想突出團隊來自革命圣地延安,體現明顯的地域特色;二是希望團隊在延安精神的感召下汲取力量,百折不撓,永不言敗,不僅是在比賽中,而且要在今后的學習中傳承弘揚延安精神。
“星空,是我們想象力的來源。在科學技術并不發達的古代,璀璨的夜空雖然是人類肉眼所能觀察到的極限,但卻能夠給人無限的遐想。同樣,對于地球深處我們同樣一無所知,惟有不斷地探究才能揭開這些秘密。”對地球未知探索的渴望是銀河勘探隊的信念,也是他們參加比賽的初衷。學習地質的他們,在比賽中認識到自己不足的同時,還收獲了課堂以外的經驗和知識。困難來襲時,“銀河勘探”的隊名時刻警醒他們要永不放棄。
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參賽隊伍“黑金探路者”隊的成員解釋說,“黑金”指的是“黑色的金子”———石油,而“探路者”則表明了團隊對石油的熱愛。隊員們認為,眾人拾柴火焰高,只有當隊內每一位成員真正融入團隊并為之傾盡所能,隊伍才能取得更加優秀的成績。“黑金探路者”隊伍內有明確的分工———隊長邵緒鵬負責沉積相分析,隊員熊連橋負責地震資料構造解釋,秦國省負責油藏評價,汪夢詩和任夢怡則負責石油地質綜合評價。正是團隊成員始終褒有“地下黑金,勇于探路”的執著,才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取得技能大賽綜合組一等獎的優秀成績。
由4名本科生組成的重慶科技學院“他山之石”隊在這次比賽中取得了技能大賽綜合組三等獎的成績,但當時負責匯報的隊員譚春玲仍然有些懊惱:“這次匯報并沒有發揮最佳水平,覺得好遺憾!”因為隊員都是本科生,經驗不足,因此他們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背后,是兩個月的辛苦付出。隊長朱朝彬說,因為大二學的知識實在有限,根本無法滿足比賽需要,于是他們在暑假結合指導老師的輔導開始自學。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在短短的時間里慢慢找到團隊合作的最佳狀態。歐寒枚說:“成績出來后,我雖然覺得結果有點不盡
完美,但我并不后悔。從比賽中我學會了團隊合作,也明白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們認為,失敗并不可怕,失敗后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夠好并加以改進才最重要,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困難是一只紙老虎"
刻苦備戰不言放棄
參賽選手普遍認為,面對困難,要做一只樂觀的“不倒翁”。困難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直面困難的勇氣。比賽中總是會出現大大小小的問題,這時要做的就是咬咬牙不放棄,勇敢地跨過那道坎。
“努力只為了見到更多優秀的人”,當王鴿第一次來北京,她意識到與全國高校優秀的學生相比,自己的知識儲備量還遠遠不夠,這堅定了她繼續奮戰的決心。就像組名“firework”一樣,她勇于挑戰,愿做那燦爛的花火,在油氣地質領域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和熱。
王鴿是大三的學生,但是在眾多參賽的碩士研究生和和博士研究生面前,她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勢。為了參賽,她準備了半年之久。
“這半年里,我不知看到了多少次延安凌晨四點的燈光,踏過了多少遍實驗室和教室之間的小路,經歷了多少次想要放棄卻又咬牙堅持的瞬間。很慶幸,也很自豪,自己堅持下來了。”前期對軟件不熟悉,她就不斷地練習操作;后期理論準備不足,她就不斷去鞏固基礎知識。夜深時,她還在和指導老師討論問題,困得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在實驗室打個盹,第二天早上元氣滿滿地開始新的“戰斗”。就憑著這股不畏困難的勁頭,她獲得了技能大賽單項組構造解釋方向三等獎。
瑩石者,兼有玉石之潤,水晶之麗,實為石中之寶。中國石油大學(北京)“螢石”隊的喬慧麗帶領隊員在參賽過程中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為了能讓自己的分析可以站在更宏觀的視角,她“逼迫”自己去了解一整套油氣勘探與開發地質研究方案;前期方案的構建,后期PPT的制作,以及如何使自己分析的每個部分之間邏輯更加緊密,條理更加清晰等細節,都讓她挑戰了很多自己認為的不可能。
來自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郭雯說,第一次參加全國油氣地質大賽,自己就第一次涉足了構造和高端解釋領域,但此前,她的科學研究方向并不是這個領域,這對她來說無疑帶來了很大的挑戰。“累!”她用這一個字概括了參賽感受。為了做到精益求精,她經常熬通宵;很多專業知識她理解的不夠深,對于各種流程了解得不夠透徹,她就及時向老師請教。她的辦公室和老師的辦公室之間那段不長的路,不知被她走了多少遍。
對郭雯而言,她認為這是一次難得的挑戰,在沖破自己專業限制束縛的情況下,從最開始的懵懂準備到最后進入決賽,其中走過的路、熬過的夜、付出的苦都在最后成為了一份珍貴的回憶和收獲,也讓她對“堅持”這個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專業技能也有了質的提升。
來自東北石油大學的周武參加了大賽單項組比賽。備戰過程中,由于他對很多專業課接觸得不深,
很多知識都不完善,準備起來尤其困難。這時,他一邊忙著手頭的論文與圖件,另一邊通宵達旦地看起專業書。即使時間很緊張,他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依舊完成了比賽任務。雖然文獻以及查閱的資料精度依然不足,但是他仍然克服阻力和困難沖出重圍,來到了決賽。
“當我看到前面同學匯報的完整與細致的程度,我心里特別緊張。說話時聲音都是顫抖的,這時我告訴自己,要自信!要勇敢!我準備得很充足!我不能放棄!我不只是代表我個人,還代表我的學校。”正是這樣的責任與擔當一直讓他勇敢前行。
"這是你我的地質夢"
地質人的追求與夢想
來參賽的石油地質學子,每個人心中都懷揣著地質人的追求與夢想。夢想是他們走向未來的希冀,夢想是引領他們奮發進取,一路前行的動力源泉。
“大賽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學習的平臺,讓我們在完成一整套油氣勘探與開發地質研究方案的過程中,將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石油石化生產實際中,鍛煉了我們的創新思維,激發了我們的創新能力!”榮獲技能大賽綜合組特等獎的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全新全異”隊隊長李眾說出了所有參賽隊員的心聲。在大賽頒獎禮上,5名隊員上臺領獎的那一刻,他們覺得離自己的石油夢又近了一步。
“這次比賽我們想展示才學,彌補更多欠缺的知識。”這是長江大學“長大長新”隊比賽的初心。“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賽前每個隊員都要準備自己的畢業論文,但是每個人又都熬夜準備著比賽。“我們心里都有一個探索未知的夢想,這個信念一直支撐著我們參加這次油氣地質大賽。”隊員秦鵬說。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的恒心”隊在三個多月里,從腦中一片空白到最終形成一份完整的報告,查閱了無數篇參賽文獻,熬過數十個徹夜通宵,在學校實驗室的鼎力支持下,這支隊伍最終在技能大賽綜合組比賽中斬獲二等獎。
回憶起解題過程中的點點滴滴:或許是困倦時隊友的一杯咖啡,或許是深夜分享的一段小故事,或許是完成了某個分析圖片的繪制,都會讓他們感覺到無比的溫暖與幸福。參賽過程中,他們遇到了軟件不會操作、數據算不出、賽題難度大等種種問題,但始終有一種不服輸的信念在支撐著他們。正是在摔倒的那一瞬間下定決心拍去塵土重新站起的堅持和夢想,才成就了今天精彩的他們。
所有心懷夢想的石油地質學子都在比賽中看到了上進的自我,見證了自身的成長,堅定了為石油行業獻青春的決心,期待他們的未來更精彩!
文/母健瑋扈語忱張文軍龔義濤張強房超塔娜劉晏伊王菁李清華張東劉帥李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