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鄭忠才,山東建筑大學二級教授,碩士生導師,學校第六批拔尖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山東建筑大學機電工程學院院長。2015年7月到2016年10月曾掛職臨清市科技副市長。中國內燃機學會會員,山東內燃機學會理事,山東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山東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多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科技進步獎評審專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大專項、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國家中小企業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火炬計劃項目、高新技術企業等評審專家;政府采購評標專家。
育人:獲評最受歡迎老師
鄭忠才原來在山東省內燃機研究所工作了14年,主要從事研究工作,偶然的機緣調入山東建筑大學,當了一名老師,如今從事教學工作已16年。“教師職業是憑良心工作的職業”,鄭教授這樣定義自己的工作。老師講課時要用學生感興趣的方法和學生聽得懂的形式,引導他們去思考。如果老師往講臺上一站,照本宣科,學生聽懂與否不去關心,這樣效果不會好,也是不負責任的表現。老師也要引導學生喜歡上自己所教授的課程,這一點很重要,只有學生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鄭忠才認為,教師就跟以前的先生一樣,是個光榮而神圣的職業,立德樹人,育人教書。要引導學生將書本知識和專業實際緊密聯系,使學生在應用中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要有一定的規劃,需要強調打牢基礎,系統學習理論知識,提升學習能力,并培養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從教十幾年來,鄭忠才先后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過十幾門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獲得同學們的一致好評。鄭忠才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學校優秀教學質量獎、學生就業優秀指導教師、學校優秀教師,所教的“汽車構造(底盤)”被評為學校優秀教學示范課。
鄭忠才說:“能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社會實踐工作經驗,與教學科研相結合,更好地完成傳道、授業、解惑這一光榮使命,也是我的心愿?!睉{借在研究所工作期間經常和企業接觸的經歷,鄭忠才對企業需要人才的標準和特點比較了解;在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中,對當今學生的喜好和需求也比較關注。鄭忠才非常關心學生的學習與生活,與他們交談時多談些正能量的話題,對學生的學習和未來的職業給與關注、指導和幫助,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也寬容理解,把握好與學生相處和諧的度。2008年,鄭忠才被學生們評為學院最受歡迎的老師。
在鄭忠才看來,學生就相當于學校培養出來的產品,畢業后到社會,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就是對老師的最大獎賞,作為一名老師會為學生取得的成就而感到自豪。另外教師本身也必須不斷學習,始終站在知識前沿,不光要教學生知識,更要教學生做人。鄭忠才教過的好多學生,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做出了一定的成績。
科研:與企業需求相結合
鄭忠才曾在臨清市擔任科技副市長。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走遍了臨清市全部16個鄉鎮辦事處,深入上百家企業考察調研,搭建了校企科技合作平臺,主動打破企業創新發展瓶頸,助推了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鄭忠才深知,科技成果轉化,是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后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是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關鍵環節。
曾有企業家說:一名大學教授,能救活一個企業。鄭忠才在機械及汽車動態特性分析、振動及噪聲控制、輕量化設計和電廠、鋼廠燒結煙氣脫硫除塵等方面有較深入的研究,他用自己的科研成果為工廠解決了許多實際技術難題,帶來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鄭忠才先后參加和主持完成了山東省科技廳項目八項,濟南市科技局項目三項,其中在2014年作為子課題組長申報成功了山東省自主創新重大關鍵技術項目;獲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山東省機械工業系統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兩項,濟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一項,濟南市建委系統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山東省環境保護科學技術一等獎兩項,在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40余篇。
鄭忠才在從事內燃機性能和汽車、機械動態特性分析、噪聲控制及輕量化設計方面研究的同時,也非常注重節能減排。鄭忠才說,節能減排是發展永遠的主題,通過對發動機性能的研究,提高了其動力性、經濟性和減少排放。通過對汽車動態特性分析和噪聲控制,對其結構進行優化設計,提高汽車的安全性、舒適性、動力性和經濟性。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內燃機企業無論是產能規模還是產品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已開始形成較強的競爭力。國內內燃機行業緊跟現代汽車及內燃機技術的發展和配套需要,適應體積小、輕量化、大比功率、節能減排的發展趨勢,加快了產品更新和新技術應用的速度?!肮澞軠p排、替代燃料和再制造循環經濟依然是內燃機工業發展的主要任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進一步落實國家出臺的各項政策,加快行業的發展進步?!闭劶皟热紮C行業未來的發展,鄭忠才教授說道。
科研創新之路,并非一帆風順。鄭忠才說,一定要有堅定的信念。沒有信念,無論做什么工作,到了一定的程度都很難深入。鄭忠才經常與企業保持聯系,堅持學習并學以致用,共同研發課題,用心研究,研究后再應用,把科研與實際應用相結合。努力順其自然,就是努力學習做事,成績和能力的提高是自然而然的伴隨的,不需要刻意去追求。成績是過去的,別人的評價無法掌控,自己有著堅定的信念,就是永遠保持真誠奉獻社會的責任心。
管理:特色引領追求卓越
2016年,鄭忠才教授破格提拔為機電工程學院院長。他為學院總體發展規劃確定的目標是:在進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上,以學科建設為龍頭,專業建設為基礎,師資梯隊建設為保障,突出建筑工程機械及其智能裝備特色,各學科協調發展。深度凝練學科研究方向,積極培育和引進高水平學術帶頭人,重點激發青年教師的教學與科研潛力,達到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的。按照博士點學科建設標準建設各二級學科,強化建設“機械電子工程”和“綠色建造技術與裝備”學科,積極申報“機械電子工程”二級博士點,積極參與山東省一流學科申報與建設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學科專業建設為著力點,積極參與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申報與建設工作。把我院建設成為學科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總體教學與科研水平在全省同行業知名,具有較強社會影響力的機電工程學院?!笆濉逼陂g,我院在穩定本科教育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研究生教育,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到2020年,各類在校生總數達到27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達到200人左右,本科生2500人左右。
為了突出學院的專業特點和工作特點,鄭忠才將帶領機電工程學院緊扣“五大工程”的要求,做好質量提升、學科引領、人才建設、管理創新、文化塑校等方面的工作,進一步加強學術骨干隊伍和梯隊建設,使其與學科建設的要求相適應;進一步加強學科專業結構優化調整,加強學科融合,彰顯建筑特色,積極推進我院山東省“十三五”高校建筑工程機械及其智能裝備創新技術重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進一步增進校企合作,努力做好“十三五”國家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以及山東省高水平應用型立項建設專業中所承擔的任務,鞏固教學工作中心地位,加強專業建設,提高辦學質量;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尤其是國際間的交流,努力營造學科與專業建設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
談到學院學科建設,鄭院長認為要堅持“教學為基,科研鑄魂,彰顯特色,建設一流”的指導思想,著力創新學科專業建設運營機制。加強學科專業組內部管理和規范,注重學科組的文化建設,促進學科交流與溝通,優化現有學術團隊,分解建設目標,加強實驗室建設,落實“責、權、利”統一的原則。推進學科專業交叉融合,凝練學科研究方向。將機械工程、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等學科研究的新理論和新方法融合到建筑機械領域中,將最新研究成果引入到本科和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形成多學科交叉學科方向。重點圍繞著綠色建筑工程機械及其智能裝備這一新的學科增長點,凝練建筑機械在創新設計、智能與節能控制、安全監測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的相關理論和技術方向。提升學術隊伍科研能力與水平。按需設崗,按崗聘任,重視高層次優秀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設和穩定一支高水平的研究人員隊伍。加強國內外交流,吸引高端人員來本學科進行研究工作,鼓勵教師出國進修深造,參加高水平的國際會議,加強與高校、企業交流,聯合申報課題。重點激勵青年教師科研水平能力的提升,制定穩定、有效的激勵措施并付諸實施。加強基地建設。積極主動與國內外企業進行技術合作,深入研究山東省建筑機械發展進程中的重大問題,并與企業進行校企合作,共建實驗室、研究所。
在“文化塑院”方面,鄭院長明確要著力打造機電工程學院的學術文化品牌活動——“鳳鳴講壇”,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及優秀青年學子來院進行學術講座,介紹學術研究成果,分享求學經歷與治學經驗,提高師生的學術素養,開拓學術視野,促進學術交流,追蹤學科發展前沿,營造濃厚的學院學術氛圍。學院計劃每年舉辦5次以上的“鳳鳴講壇”,目前已邀請山東大學“泰山學者”特聘教授鄧建新做客首期“鳳鳴講壇”,與學院廣大師生分享了治學研究的寶貴經驗。
暖語箴言:與學生共勉
在整個采訪過程中,鄭忠才院長言語間時常流露出對學生們的關愛之情,也對學生們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做人做事提出了建議和期望。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無論干什么工作都要認真做好,要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有毅力,肯吃苦,沒有干不好的事情。
有積極的人生觀和社會價值觀的人,對待學習成績和社會實踐能力并不矛盾,在當今社會做人是第一位的,能在成為社會良好的公民和有用人才前提下,努力順其自然,作為建大學生更應該重視和諧發展,靠近社會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標準,只注重成績和只專注社會實踐能力忽視學習的學生都是偏狹的,學生可以發展喜好特長,但也應注重素質的培養。大學生首先應學好基礎課和專業課,學好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打好基礎,才能更好的發展,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長遠發展的眼光。有基礎,多鍛煉一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畢業后才能很快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工作時好好工作,學習時好好學習,玩時好好玩,既能放松又能培養有益的興趣愛好,做事時就要注意力集中,認真仔細,事半功倍。
簡單讓心神投入治學,專注使抱負付諸實踐。在以后的學習生活過程中要懂得樂觀面對,寬容對待別人,有足夠的耐心,但也一定要忠于本心,因為只有忠于本心,才能不留遺憾。
陽光總在風雨后,面對風雨要懂得承擔。學會把自己最快樂的一面展現出來,感染他人。要有足夠的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足夠的胸懷來接受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有足夠的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
這是鄭院長的人生感悟,也是他要和建大學子共勉的話語。
(本報通訊員 校友服務聯合會 鄭毅 李娜;指導老師 合作發展辦公室 李小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