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行動中進步自我
任何組織的生存和生存質量都依賴于行動,行動的狀態如何,決定了組織當前和今后的境況。組織行動的內容、方式和效果可能是因時因事而異,是依據組織所處的內外部環境、長期運行形成的優勢、組織文化等因素,但最重要的是依賴于組織中人的變化。組織中人的變化有兩個方面,一是人的變遷,由于組織中崗位的設置不同,其配置資源的權利也就不同。掌握的資源越多,其對組織影響就越大,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關鍵崗位”。掌握資源與配置資源還是不同的,掌握資源是組織給予的權限,配置資源是體現了人的能力,同一個崗位由于人的變遷,可能會帶來資源配置的結構調整,就會導致組織行為的方式變化,也就可能產生了不同的行動效果。二是組織中人沒有變遷,而是自我發生了變化,同樣會帶來組織行為方式的變化,產生不同結果。同是一個我,現在的我相對于過去的我,或許是由于經歷了理念的創新,對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并將理念化為了行動;或許是迫于外部的壓力,強化了崗位的執行力,使得組織的戰略意圖得以貫徹執行;或許是組織的激勵機制發生了變化,激發了新的智慧釋放,工作的積極性得以提高等等,從而做出了新的成績。相反,也會因為萎靡了崗位職責,滯緩了工作的績效。組織行為的實踐,也無疑是在不斷地改變著人的思想和行為方式。“實踐出真知”,這對誰都一樣。
組織的行為狀態無論怎樣千姿百態,都可以簡約描述為三種。第一種形態是保持現狀,日復一日重復著昨天的故事,沒有什么波瀾起伏,日子過得輕輕松松,倒也是愜意,只是在時代日新月異的奔涌中,距離淘汰也就不遠了。第二種形態是解決短板,就是解決組織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存在問題是永遠的,時常還存在著一些頑固的、司空見慣的、出于這樣那樣原因久拖未決的問題。如果,對于所存在的問題予以切實的解決,就有可能帶來組織平均水平的提高和整體效益的增長。例如:人力資源浪費是組織中常見的現象,曾幾何時,一些曾經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在平平淡淡的歲月中,失卻了奮斗的精神,那曾經滿滿的“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豪情壯志漸漸退卻,所學知識在不知不覺中漸漸的折舊,人猶在,情卻與時代漸離漸遠。更何況當今高等教育發展迅速,高校間的競爭日趨激烈,其競爭的核心要素是人才。至此境況,如果我們不能加速人的進步,就會錯失發展的時光。解決問題就是解決矛盾,解決了舊的矛盾,就會浮出新的矛盾,事業總是在解決矛盾的更迭中前行的。第三種工作形態是開拓進取,那就是不斷地發現和追尋著組織成長的機遇,并積極地付諸于行動,即便是遇到了撕心裂肺的艱難曲折,甚至是失敗,但只要矢志不渝的勇氣尚存,就會在人生的拼搏中成長自我。對于開拓進取的理解,可能更多的意為開疆拓土,不斷地拓展著組織的領域、規模和效益。諸如:我們學校所面臨的國際化的進程,如果將輸送性辦學轉變為輸送與輸出并舉,實現留學生在我校的快速聚集,從十、百至千的遞增,那么,我們的辦學水平也會隨之國際化視野而鵲起;如果,我們能夠加快做強科研和社會服務的平臺,那么,我們學校的影響力也會進一步提高等等,這是擴張發展。其實,組織的價值都是由其價值鏈上每一個環節的績效所成就的,任何環節上的創新發展都可以促成組織的增值。就像我們的學校,立德樹人是依托于人才培養體系實施的,人才培養體系的價值是學校各個方面工作價值的集成,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創新發展,都可能引來人才培養水平的提高。例如:一節課的效果,是由多方面因素構成的,包括了教師對知識的學習理解程度、教學方式方法的運用水平、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基礎設施的保障質量等等,任何方面的工作都影響著人才培養的整體效果。如果我們的教師能夠透徹地理解所講授的知識,深入了解所上課班級的學生狀況,有針對性的因人施教,其教學效果就會更好;如果師生共同努力充分的啟發、調動同學們的學習興趣,將外在的培養要求,轉變為學生渴望學習的自覺行動,那么學生成長的內驅力就會更大;如果我們的保障工作能夠優質到位,多媒體運行良好,桌椅完整,窗明幾凈,都會溫馨著教與學的環境,如此等等,諸多要素的協同效應優化著課堂效果。其實,在一堂課的背后,還蘊藏著機制和制度的保障等因素,臺前臺后有機運行,才能持續的保障一節節課,都能夠取得優良的效果。每一門課程都是由每一節節課逐一實現的,每一門課程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課程體系。課程體系不是一本本教材的堆積,而是基于每一門課程的功能所形成邏輯有機體,眾多課程各盡其職,協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就像一曲美妙的交響樂,是各位樂手按照樂章規定的樂譜,共同演奏出動人的樂章。樂譜雖已確定,但由于演奏者的水平不同,其演奏的效果也就不同了。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亦是如此,需要千錘百煉才能夠形成邏輯嚴謹的架構;需要參與其中的每一個人盡職盡責,才能夠達到應該的效果;更需要每一個人不斷地進取,才能夠不斷地提升著育人的水平。況且,人才的特征是隨著人才需求市場的變化而變化的,這就更需要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使其適應時代而日臻完善。無論是課程內容的增減,還是教學法和新技術的應用等等,都需要與時俱進。交響樂需要燈光、音響、服裝、道具等劇務元素有效集結于舞臺表演之上,才能達到演出的整體效果。人才培養的質量,同樣需要建設、采購、維護、運行、監測、評價等保障性工作充分聚焦于教與學的行為之上,才能夠實現整體的培養效果,而保障工作規范和可持續性的運行機制,需要不斷優化、創新,才可能交匯出組織發展的強大內驅力。所謂的開拓進取,有時是基于對外在機遇的發現,使得組織搶占了發展的先機,有時是內在因素的突變,發掘了組織的潛力,而更多的是基于組織內部對外部信息的敏銳覺察和及時把握,而形成新的競爭優勢。事業發展的外在機會很多,形成新的增長點的內在著力點也比比皆是,關鍵是能不能抓得住。機遇最是青睞于有準備的頭腦。
其實,無論是保持現狀、解決短板,還是開拓進取,都是組織工作形態的概念性描述,實際工作中,組織的工作常常是不同形態的融合。保持現狀與解決短板的結合,就會形成在傳統優勢的基礎上,改進了整體的運行質量;保持現狀與開拓進取的結合,就會在保持傳統優勢基礎上,不斷的開疆拓土;如果在保持現狀的基礎上,疊加了解決短板和開拓進取,那就會形成內改不足、外拓疆域的工作態勢,就會營造出組織發展的新景象。組織的發展是來源于行動的,態度不同,投入不同,其行動的結果也就不同。大事件對組織的影響更是不同,如果能夠抓住基于大事件的大行動,就有可能帶來組織發展質的變化。當下,對于我校所面臨的迎接評估就是難得的機會。合格評估是保持現狀基礎上解決短板的組合,重在解決相對于合格指標的短板。如果我們能同時施加開拓進取的行動,就可能會在迎評活動中,創新出學校發展的新空間,使迎評工作價值倍增。
事業是由人干出來的,事業的發展來源于人的進步,而人的進步又依托于事業的發展,事業本來就是人與事的共同體,只有人不斷進步,才能把事做得更好。人的進步是學與干的結合,學不僅是對書本和實踐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問題的深入探尋和反思。干不僅是對工作的埋頭苦干、大膽嘗試和創新實踐,更重要的是將對實踐中發現問題的思考,變為實實在在的行動,既包括對工作的完善、改進和創新,也包括將思考、實踐升華為理性探尋的成果。會干、會說,并不等同于寫出來的成果,在形成文章的過程中,會迫使著人們反復的思考、斟酌,從而才能夠恰如其分的描述清楚,這就引深了人們對事業的深思,也轉化為人的再進步。實踐、探索、再實踐、再探索,就這樣不斷的循環往復,就會推動了事業的持續進步,并積淀為組織的文化。而基于大事件的系統、深刻、協同的全面行動,會更有利于提升組織和人進步速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