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來自一場不期而遇
商報濟南消息 (記者 孫姮) 俗話說,花朵盛開,芳菲盡在,取舍在人。2017全國九城藝術文化節將有一場特殊的展覽,那就是于9月17日在盛世美術館舉辦的別樣———“董洲韋國藝術作品展”。行內都知道,董洲教授擅長油畫創作,韋國教授則擅長國畫創作,那么為何要辦這樣一場合展,策展人韋國告訴記者,這就是別樣的所在,也是別樣的魅力,油畫和國畫對比展出,從直觀視覺上讓大家看到中西方的相同,以及不同。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這場別樣畫展的創意,來自于韋國和董洲的一場不期而遇,兩位藝術家同在泰山寫生,互相學習對方對于空間的利用,讓他們各自覺得受益匪淺,這時,他們發現如同油畫和國畫,中西方藝術又有融合又有不同,所以他們決定做這樣一個展覽,讓大家更能直觀地去感受中西方藝術各自的魅力。
據悉,在美術發展史上,中西繪畫有著各自的發展脈絡,兩者有著某些相同之處,但又保持著各自的特色。現將西方的油畫與中國的水墨畫放在一起展出,在造型、意境及風格三個方面進行簡單比較分析,增進對中西方藝術的了解。
用韋國的話說,“別樣”是一種姿態,更是一種標格。董洲的油畫、韋國的水墨,在色與墨的消融中緩緩呈現。當下社會藝術的交融,于東于西,存在于西方傳說與東方哲理之間,其內在的互補性愈發呈現一幅幅精美的藝術圖譜。架上繪畫因材質環境的不同,西方近百年的油畫自塞尚后愈發向東方靠攏,空間愈來愈平面化的解構,在消融與抽象概念中呈現多重心理的觀象;東方水墨從本質出發,在中國本土藝術語境中,符號、寫意、境象都有“抽象”的意味,境象比符號視覺文本更接近抽象的解構。從藝術學角度講,東西藝術圖式的觀象滿足雙重功能。
時值立秋后,風雨不期而至。楊萬里詩曰:“雨后林中別樣涼,意行幽徑不知長。”此詩表達了雨天欲暮之秋境,以此立意作為小展的題目,期冀藝術的幽徑變而愈化,品境悠長。無論策展人,還是主辦方,都希望通過這場別樣展覽,以帶給大家別樣的感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