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民、惠民、富民,以民為本
七年時間,青年習近平從最基層的村支書干起,不斷在實踐中為人民辦好事,這些實踐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歷史起點,其中,以民為本的思想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維度。
一、為民用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緊緊圍繞執政為了誰,執政依靠誰,如何執好政掌好權等重大課題,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在政治理念上對“堅持人民主體地位”作了深入論述,賦予人民主體地位以新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青年時期非常喜歡讀書和思考,在陜北插隊時帶來了不少書,不僅自己經常看,還把書借給別的知青和村里的老鄉看,博記廣識。在談到為民用權的思想理念時,習總書記多次取經用典,借古喻今,曾借張伯行的事跡勉勵黨員干部嚴于律己,守持廉德。
習近平總書記“為民用權”思想主要包括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權力是人民賦予的,用權力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兩重含義。清正廉潔是中國共產黨黨員干部的政治本色,只有堅持這一原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才能不脫離人民群眾,始終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緊密聯系。
二、實干惠民實干惠民體現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些歷史命題從根本上都與民生問題緊密相連。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的目標和歸宿。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及時準確了解群眾所思、所盼、所憂、所急,把群眾工作做實、做深、做細、做透?!彼趽瘟杭液哟箨狘h支部書記時,就做了一系列實干惠民的好事。他組織村民成立了鐵業社、縫紉社,帶領大家建立沼氣池,還經常把分給知青的白面饅頭分給鄉親們,自己卻吃窩窩頭。這些都是他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惠民生的真實寫照。
三、富民扶貧“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這是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體現了中國共產黨追求共同富裕的民生思想。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出現了收入分配不均、收入差距加大等問題。對此,國家在確保經濟社會穩步發展的基礎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讓發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確保社會的公平正義,推動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做好扶貧開發工作,支持困難群眾脫貧致富,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中國共產黨解決貧富差距過大的一項積極舉措,也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宏偉目標注入動力。
早年在擔任梁家河大隊黨支部書記時,他就不搞形式主義,踏踏實實辦事,扶助了一批貧困戶。2015年11月,在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上,習近平指出:“要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重在提高脫貧攻堅成效。關鍵是要找準路子、構建好體制機制,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習總書記“精準扶貧”的思想既是我們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重要體現,也是建設、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實一步。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的時代背景下,習近平總書記的民生思想從實際出發,遵循“按客觀規律辦事、服務人民”的原則,不僅體現著實事求是的鮮明態度,也是我們黨新時期落實“以人文本”方針的生動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