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的挑戰與未來
報告人:周弘(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際學部副主任、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歐洲研究所所長)地點:磬苑校區文典閣學術報告廳時間:2017年4月15日歐洲聯盟是國際關系領域里最復雜的一個課題。其本身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制度體系。
今年三月,歐洲聯盟的領導人在羅馬隆重慶祝《羅馬條約》簽訂六十周年,這是一個飽受外界爭議的話題,外界認為這是歐洲領導人為了展現一種樂觀局勢而有意為之的舉措,而事實上這種樂觀局勢自2009年的歐債危機后就不再出現,也有很多人對歐盟表示失望。
近幾年歐洲發生很多復雜的問題,現在媒體的報道也越來越多,如果我們不大了解歐盟的背景,可能就會得到很多對學術和政策研究沒有幫助的結論,此文將用簡單的方式來講說這個復雜的超國家組織。
回望過去六十年風風雨雨首先我們將目光轉向歐盟的過去。
在慶祝《羅馬條約》簽訂六十周年的慶典中,歐盟稱其為已經取得的成就而高興。而我個人認為歐盟的鼎盛時期是在2007年至2008年之間。2007年歐盟的總人口接近五億,總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里;經濟生產總值達世界第一;世界發展援助量占世界總量的55%,也位居世界第一;技術水平,民眾富裕程度等都達到巔峰時期。而自2009年歐債危機爆發,歐盟便一路下行。有人說在過去十年中,歐盟在一個接一個的危機中走向衰落,這其中就包括經濟危機,英國脫歐,難民危機,民粹主義等。在慶祝羅馬條約發布六十周年前夕,歐盟發布了一本白皮書,回顧了過去六十年里歐盟取得主要成就。
首先是安全問題。
在過去的幾百年里,歐洲的發展一直伴隨著戰爭,歷史中歐洲多數處于戰爭狀態,唯一一次較長的和平時期是在1815年拿破侖戰爭后簽訂維也納合約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而正是這段和平時期,讓歐洲成為全世界發展最快的工業化地區,成為了一個向外擴張的強權地。此后的兩次世界大戰都給歐洲帶來巨大的損害。而二戰后的七十年和平中有六十年都處于歐盟一體化建設中,這說明歐盟的建立與發展是吻合于其建立的初衷,即穩定和和平。
其次是超國家組織的建立后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和經濟政治的飛速發展。
為了歐洲不再戰,歐洲的民眾,非政府組織舉行很多會議,希望歐洲走向和平,歐洲正是伴著這種呼聲走向統一。
二戰以后,歐洲的聯邦主義者和民族主義者都要求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法國前總統戴高樂在1946年的演講中提出要創造一個類似于美利堅合眾國的聯盟組織,法國雖然是強調獨立性的國家,但也不能始終奉行獨立主義,法國必須是歐洲的一員。而當時的美國也支持歐洲一體化,正如馬歇爾計劃,美國給西歐整體提供經濟政治支持,提倡歐洲各國相互貿易,馬歇爾計劃駐歐洲總代表在演講中提到“一體化”這個詞整整17次。1949年國際關系領域里發生一件大事:蘇聯爆發第一顆原子彈,打破了美國的核壟斷地位。這時美國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重新武裝西德,讓西德成為正常國家。這讓法國非常緊張,法國政治家讓?莫內提出將法、德的煤鋼資源結合起來,這個想法得到了當時德國總理阿登納的支持,在1950年5月9日,舒曼發表了歐洲煤鋼聯營計劃,他提出如果實現煤鋼聯營,戰爭將沒有物質的支持。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通過《巴黎條約》成立,此后,煤鋼聯營的規模不斷變大,資源得到重新配置,經濟效益不斷提升,遠遠超出預期。因而讓?莫內提出擴大領域,建立兩個新的超國家組織,即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以共同市場為核心的歐洲經濟共同體。
1957年簽訂的《羅馬條約》規定了迄今為止歐盟一直適用的法律規則,包括四大自由:資本自由、貨物自由、服務自由、人流流動自由。以及一系列的保護自由流動。這使其成為歐盟的“圣經”。這種經濟上的一體化條例是符合經濟規律的,經濟的發展帶動社會、內務、司法等各方面的發展,使得歐洲超國家組織的體制和機制從經濟領域擴展到政治、社會、法律等領域。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歐盟也在不斷擴大和發展。除1957年六個創始成員國外,1973年,英國、愛爾蘭、丹麥加入歐盟;80年代,南歐國家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加入歐盟;1995年,奧地利、瑞典、芬蘭這些傳統的中立國也放棄中性立場加入歐盟;2004年,中東歐和地中海十國加入;2007年,兩個巴爾干大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加入;2008年,克羅地亞加入;截止到2008年,沒有人會知道歐盟的邊界到底會擴張到哪。2007年,歐盟成員國簽署了利斯頓條約,歐盟擁有了憲法和象征性的主席。2015年,在全球經濟競爭力最強的十個國家中,有五個都是歐盟成員國。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很多新聞提到了歐洲的債務危機,債務危機從2009年開始延續了大約3年時間。由于歐債危機,所以歐洲聯盟就啟動了一系列的經濟治理改革政策,這些改革政策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到了2012年年底,歐洲經濟已經恢復了增長。其中希臘雖然作為一個有問題的點,但是在歐盟的拉動下也從負增長到增長,恢復了經濟。然而歐洲的情況主要是社會危機,即萊茵河以北以南發展相差很遠。比如說德國的國債暢銷,而希臘的國債滯銷。鑒于這種情況,歐盟的專家會給歐盟制定一個經濟規劃,要求各個成員國按照歐盟的總體經濟規劃來規劃本國的經濟,并把規劃上交歐盟做專家評審,評審通過之后才能交于議會通過并執行。即使在歐債危機之后,歐盟的經濟治理政策力度仍然很大。結果是歐元區雖然遇到了和美國相似的局面,但是依然保持基本的穩定,歐元也成為世界第二大貨幣。根據2015年數據顯示,歐盟的創始成員國依舊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群體。并且成人平均財富最高的十大國家,也包括英國、瑞典、法國、比利時這樣一些歐盟的成員國。按照經濟系數來算,貧富差距小的前18位國家除了韓國、冰島、挪威以外,其余都為歐盟成員國。由此可見,歐盟成員國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國家。
談及過去60年的成就,歐盟一直以來都是富有爭議的。歐盟經過60年的建設,形成了一個很復雜的體系。在歐洲聯盟之內,還有8個國家屬于非歐元區;在歐元區里,有兩個國家是非申根協議國,當然也有非歐元區國家為申根協議國。除此之外有歐洲經濟區,有歐洲關稅同盟,這包括摩納哥這些小的國家,還有一個與東歐的俄羅斯合作的歐洲聯會體系。并且歐洲部分國家是和美國、加拿大一樣為北約成員國。歐盟解決了發展問題,在一個規模急劇擴大的市場,這有利于資本化,有利于技術的推動,所以經濟獲得了增長,它造就了非常復雜的理論體系和治理體系。
佇立現在挑戰與機遇并存那么歐盟到底碰到了什么樣的困難呢?首先是歐洲聯盟委員會自身碰到的挑戰。第一,人口問題:西歐在1900年前后發展最快,這時是快速工業化時代。當時歐盟在全世界的人口占比是25%,現在是6%,呈現下滑趨勢,預示下滑到4%,這也就是默克爾接受難民的原因之一。而且,除人口規模縮小之外,歐盟出現人口老齡化情況,它的平均年齡是45歲,是世界上人口老齡化情況最嚴重的地區。而最大的問題是由人口問題引發的安全問題,是外部其他國家如非洲國家的威脅。第二,歐盟的經濟占比在下降:首先是歐盟27國在2004年在全世界占比是26%,在2015年下降至22%,未來呈持續下滑趨勢。原因之一是中國在全世界占比從2004年5%上升至2015年的15%,且呈上升趨勢。歐盟現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長期性失業,其采取很多措施試圖解決這個問題。歐元作為一個大幣種,在初問世時勢頭強勁,在2015年還占有全球貨幣供應量的33%,但在兩年時間下降了3個百分點,現占有30%,未來地位會繼續下降。第三,從軍事力量對比來看,美國在2012投入是6800億美元,中國為2000多億美元,印度、俄羅斯是1000多億美元,歐洲最強大的英國只有580億美元,英國、法國、德國三國總體投入只相當于俄羅斯的水平。預測在2045年,中國的軍力將接近美國,歐洲的軍事地位將無足輕重。
其次從結構上來說,歐盟本身的體制有三大問題。第一是市場失靈: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歷程上,市場失靈一直都存在。市場帶來活力,帶來合理配置,打掉傳統保守的壁壘,它可以成為一種先進的力量,但是因為盈利的目標,市場一定會失靈,會給社會帶來難題。歐洲聯盟國家和歐洲設計者一直在找尋方法治理市場失靈。歐洲的資本主義和美國不一樣的地方就在于歐洲更強調市場干預。所以歐洲治理市場失靈,首先是禁止市場惡性競爭,其次是制定行業的標準,適當進行社會轉移支付,縮小貧富差距。但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市場失靈仍然是現在全球面臨的問題。當市場從民族國家市場擴大為整個歐盟國家的市場時,歐盟就一直在制定規矩,這就是它被稱為保護主義的原因。歐盟最大的貿易壁壘是轉基因食品,這就是歐盟制定的規矩之一。所以,歐盟從民族國家轉向歐盟時,它采取的是四大自由,自由主義。但是歐盟在面對經濟全球化時實行的是保護主義。并且全球化速度和歐盟的規范能力相比還是相差很大,其主義的資本使歐洲很多規范的力量應接不暇,使歐洲聯盟圈有了人民黨人。人民黨人提出以歐盟的力量去投資那些私人資本不投資的領域,從而去解決市場失靈。比如說內部市場建設市場缺失的基礎設施領域,發展融科金融來填補市場失靈所造成的鴻溝。歐盟的決策過程非常緩慢,原因是權利不完整。歐盟的建立從《巴黎條約》到《羅馬條約》,再到之后《馬特里赫特條約》,這些條約的文本上都是各國領導人的簽名,說明歐盟是各國領導人通過條約的形式把權利集中在一起而形成的一個組織。從煤鋼共同體開始,歐盟建立起一些各國肯出讓的權利。所以歐盟權利不完整,甚至互相有矛盾。歐盟有《歐盟法》,要求各成員國嚴格遵照。但是歐盟不是每個領域都有法律,所以歐盟的法律是低效率的。第二是體制不完善:歐盟層面的權力是不完整的,不僅僅是不完整的,還是互相沖突的。因為歐盟有歐盟法,歐盟法是什么?歐盟法根據國際條約是上位法,它的效力高于各成員國的國內立法。但是,歐盟并非在所有的領域里都立法,只是在成員國領導人授權的領域里立法,那法律和法律之間還有銜接,所以又碎片又重復又低效率。低效率是歐盟的一大特征,而且行政體制疊床架屋,技術官僚當政,使它成了一個安逸的地方。歐盟委員每一個國家派一個,地位都覺得自己挺高的,那能一樣么?克羅地亞原來是一個南斯拉夫的行省,然后突然變成了一個獨立國家,駐華大使缺少外交經驗,是一名教授。一個教授,突然到布魯塞爾擔任歐盟委員,真正面對這個行政圈、專家圈也顯得力不從心,他代表某個小國到歐盟里,分管這個領域,官僚化非常嚴重,民主制度有局限,所以英國脫歐事件對歐盟是個地震,引起了歐盟和世界的一個普遍的反思,民主到底算是什么?公投么?投票選舉的情況就真的合理么?訴諸公投,少數人的意見推翻多數人的意見,老年人的意見覆蓋青年人的意見,這一套制度都是合理的么?歐洲的知識界現在一個很大的討論就是民主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第三在社會層面:歐洲社會對歐洲的社會政策缺乏認同感。歐債危機以后,西歐國家整體性的壓縮公共開支,壓縮福利開支,它要干什么?提高競爭力。在這樣一個條件下,老百姓說“你這個政府干的什么事情,我竟然生活水平明年比今年差,今年比去年差?”然后民族主義崛起,不僅是極右翼的崛起,極左翼也崛起。在制度體系上,歐盟實際上本身就是一種悖論,為什么說在歐洲贊成全球化的人反歐盟,不贊成全球化的人它也反歐盟,因為歐盟就是一個中間站,對于那些反全球化的人來說它走得太遠,對于那些擁抱全球化的人來說它走的太慢。
歐盟曾經是經濟政治社會是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的,因為外部邊界變化,所以變成相互掣肘相互牽制。結果歐盟經濟沒有向心力,歐盟政治就沒有向心力。歐盟政治越是低效,歐盟經濟就難以恢復發展。在制度性方面,歐盟要降低勞動力成本,提高競爭力。又不能大幅度削福利,如果大幅度削福利,老百姓就反叛了。所以出臺的政策全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說要鼓勵企業,參與全球競爭,另一方面是要保護歐盟的內部市場,要加大人力資源領域里的社會投資,要削減社會福利投入。但是削減福利也會帶來積極影響,削減社會福利的同時,加大人力資源領域里的社會投資。雖然都是社會開支,一個降,一個升,是要在全球的競爭中拔高歐洲人的競爭力。百分之四的世界人口,要維持百分之二十的全球GDP就一個招,占據產業鏈的最高端。
中國的媒體對歐盟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歐元失敗論,沒有統一的財政,所以歐元可能快壽終正寢了,叫全球化替代歐洲一體化,這個是英國脫歐的一部分人的想法。
第二是歐盟將來由德國來主導,不怕德國人來主導,就怕德國人不領導。但從外界排名,軍事上是美俄對峙,經濟上是美國中國,要是不算歐盟的話,還有日本,德國還是在后邊,它只有八千萬人口,別太高估它的力量。并且德國帶有戰爭包袱,有負罪感,所以干什么我都要拉上一個人。
總而言之,歐洲危機,基本問題是三個,一個是安全,一個是和平,一個是發展,另外一個就是社會。現在,歐盟還面臨新的外界安全的隱患。另外,它的成功,在于它經濟一體化的成功,經濟一體化現在也面臨巨大的挑戰。第三個,它的社會認同曾經是民族國家的典范,但是在歐盟層面上,它沒有社會歐洲的真正框架,真正做到了社會化的歐洲聯盟的話,它必須有財權,稅收權,那么它就是真正的民族國家建設的態勢,現在沒有,完全沒有。
面向未來讓歐盟從羅馬再出發歐盟發布的白皮書實際上就是讓歐洲的人民來共同的討論歐洲聯盟是不是合法的?歐盟到底將來往哪走?討論的內容涉及三大問題,是和平,是繁榮還是社會自由。
歐洲晴雨表做過民調,發現百分之六十六的人贊成歐洲是一個穩定的地區,雖然它安全問題很大,這么多危機以后,多數人還是覺得歐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穩定的體系。英國脫歐是反對四大自由,但是在大陸歐洲,百分之八十的人支持四大自由。美國英國在唱衰歐元的時候,大陸歐洲調查,百分之七十的人支持歐元,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委員會提出了五大可能發展的方向。
第一種選擇就是繼續。歐盟已經在改革的道路上,只要繼續往下走,到2025年可以實現漸進性的穩定增長,財政監管會加強,整個歐盟區的財政實現可持續,不會支出大于收入,資本市場也不會像美國這么亂,會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第二種選擇是類似英國脫歐的這種現象。只要單一市場,其它什么也不要,既然你什么也不同意,我們做的決定你都否定,那就保留單一市場,然后將來這個市場的競爭就會是惡性競爭。
第三種是愿者先行,利用歐洲現在的條約、法律、規定,有意愿的成員國再搞一個更小規模的,在歐洲軍團,科技研發,共同采購,幾個重要領域實現更緊密的聯合。
第四種選擇就是少做高效,歐盟現在已經說的夠多了,又要創新,又要貿易,又要安全,又要移民,邊境管控,防布,這些政策都有,就做好一件算一件。
第五大選擇是共同做更多的事情,包括歐洲建立反武聯盟,還有建立歐洲硅谷。這個硅谷是建立在歐盟的任何一個地方,而不是哪一個成員國,也許建兩個,也許建三個,一定要把握住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先機。歐洲硅谷就是歐洲的財政,社會,稅收的整合,要社會化歐洲就必須整合財政,就是合并起來,替代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
在慶祝《羅馬條約》五十周年時,美國說歐盟不可能有第二個五十年,我說我們中國有一個百年復興之夢,歐洲的經營也有百年歐洲之夢,能否實現,存疑,但是確實有一個百年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