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戎裝賦使命 家國男兒正當時
2015年9月,安徽大學十九位同學響應國家號召參軍入伍,到今年9月,他們光榮退伍,重返校園。他們滿腔熱血,用青春唱響信仰之歌。這十九位同學中就包括新聞傳播學院2013級廣播電視學專業的毛俊、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2013級材料物理專業的聞偉和經濟學院2014級經濟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夏偉豪。毛俊服役于東部戰區火箭軍某部,聞偉服役于武警新疆總隊,夏偉豪服役于中部戰區某炮兵連。
“我是哭著吵著要去當兵的。我剛高中畢業時,本來打算去考軍校的,但視力不合格,就沒去成。我心里一直想去部隊,大學生參軍入伍這個政策終于圓了我的軍隊夢。”毛俊激動地說道。而聞偉則補充道:“這也是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談及入伍的初衷,他們都異常興奮。他們表示,選擇參軍不僅僅是受到了軍人情結和周圍人的影響,更是因為無論在哪都能看到那一抹綠色的身影保護著我們,所以自己也想成為和他們一樣堅定的存在。
在部隊工作中,毛俊憑借著在新聞傳播學院學到的專業知識得到了上級組織的信任,他被調往宣傳科工作,他利用專業知識在部隊做文宣工作,包括撰寫文章、攝錄宣傳片等。“在部隊中獲得的主要是精神上的洗禮,而在學校獲得的主要是知識上的充實。”毛俊說:“我很慶幸,能把在學校學到的知識應用在部隊工作中。”
“在學校里,新知識可以為你帶來新鮮感,你可以通過學習和實踐不斷地豐富自己,你的能力會有可見的提升。但在部隊,很多工作都是重復性的,你就會產生困惑,個人價值能不能得到實現?其實,部隊的工作能力、集體意識不像想象中那樣能短時間獲得,需要通過一番長久的努力才可以達到。”夏偉豪說。也正是因為這樣,軍人們才格外有耐心。聞偉說:“我們連在休息時間內都要保持秩序,這也是一種鍛煉,鍛煉我們的意志力。”
9月初,為期兩年的服役結束了。毛俊在QQ空間里寫道:“夢一場”,夏偉豪寫的是“革命生涯常分手”,而聞偉則曬出了與戰友們的合影。他們卸下了軍裝,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安徽大學。
當被問及回到學校有沒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時,他們說完全沒有。兩年軍旅生活,極大地增強了他們的適應能力。不僅完全適應,而且部隊生活的經歷使他們能在學校里更好地生活并帶動他人。毛俊說:“軍隊教會我自律。我現在每天都堅持疊被子、打掃寢室和鍛煉。在體能方面,我也會一直保持現在的體能。”作為毛俊的室友,新聞傳播學院2015級新聞學的黃章煒則表示很受觸動:“自從毛哥搬來了我們寢室,我們寢室也愛上了打掃衛生,毛哥總帶著我們整理寢室,我也養成了早睡早起和疊被子的好習慣。他也經常帶我們去跑步、打球來鍛煉身體,感覺我們寢室的精神氣完全不一樣了。”
談及對未來的計劃,毛俊說想要考取北京的研究生,他也想去當戰地記者,因為這份工作既貼合他的專業,又可以讓他再一次感受軍隊生活。而聞偉心中始終割舍不去的則是那份使命感,他說:“以后有機會的話,我想去公安局工作,可以繼續為人民服務。”而對夏偉豪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當下的學業,他說:“退伍回來后,我的計劃就是認認真真完成好自己的學業,不管以后是選擇考研還是工作,現在認真完成學業是最重要的,是其他事情比不了的。”
在校保衛處的倡導下,這一批退伍大學生們籌建了國防教育社團。他們打算面向全校招收那些合適的社團成員,對他們進行培訓。培訓的內容包括隊列訓練和體能訓練,以后還會組織國旗儀仗隊、運動會儀仗隊。“這個協會旨在凝聚學校里的退伍士兵,發揮余熱,把部隊優秀的品質帶到學校來。”
“他們退伍不褪色。”安徽大學保衛處綜合管理科科長翟應峰說:“作為安大學子中的退伍士兵,他們承擔了更多的責任,也告訴了其他同學責任和紀律的重要性。他們正把在軍隊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去,繼往開來,創造更多的輝煌。”
(學生記者:李玉婷郭陶亮呂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