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把綠色發展與和諧生態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0月18日下午,科研處、生態經濟研究院、生態文明研究院與江西經濟發展與改革研究院共同舉辦了“學習十九大生態文明論述和《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實施方案》研討會”,本報選登部分專家學者的真知灼見,以饗讀者。
學習報告,有以下八點體會,和大家分享。
體會之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這里一方面是科學地判斷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是一個了不起的貢獻,另一方面,報告還指出了,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第一次把優質生態產品和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在滿足美好生活需要相提并論。
體會之二: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十九大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br />
從這里我們認識到了兩點,其一,我們重視生態文明建設不是因為我們目前存在著較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權宜之計,而是充分認識到了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乃至人類社會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這是認識論上的一個飛躍;其二,我們不少同志還在努力思考如何把“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而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因此,我們要徹底放棄“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相互對立的錯誤觀點還有一段認識上的路要走。
體會之三: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
十九大報告指出:“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人類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類只有遵循自然規律才能有效防止在開發利用自然上走彎路,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無法抗拒的規律。”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兩點,其一,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看成是生命共同體。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其二指出了大自然無法抗拒的規律——人類對大自然的傷害最終會傷及人類自身。這是認識人與自然關系上有一次飛躍。
體會之四: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十九大報告指出:“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br />
從這里我們認識到了三點,其一,不僅發展方式上要綠色,生活方式上也要綠色。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其二,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種“三生”的發展道路表述得到位,是我們向往的生產生活方式;其三,金融有金融安全,產業有產業安全,生態也有“生態安全”問題,由此看出,“生態安全”是我們今后課題研究重點之一。
體會之五: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
十九大報告指出:“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開展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和綠色出行等行動。”
對生活方式上的“一倡導一反對”表明了我們黨在人民的生活方式上的一種基本態度。所倡導的生活方式用了八個字“簡約適度、綠色低碳”,所反對的消費方式(即生活方式)為“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這些界定很準確。
體會之六: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br />
這是從體制機制上保障生態環境的重大決策。在不久的將來,國家要成立兩個部門,一是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的部門,二是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的部門。這種制度安排有利于解決以前存在的權力分散、權責模糊的現狀。在精簡政府行政部門的大趨勢下,還要增加兩個行政部門分別行使所有者和監督者的職能,這是對生態文明建設高度重視的例證。
體會之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十九大報告指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br />
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足以證明我們高度重視三農問題。在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時,也強調了“生態宜居”的要求,這也就是說,農業農村現代化離不開生態問題。
體會之八:打贏藍天保衛戰。
十九大報告指出:“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br />
有相當一段時間,藍天白云成了稀缺資源,環境污染問題突出,人民群眾有所期待。這是我們黨第一次提出這樣的口語化的號召——“打贏藍天保衛戰”。這表明我們的決心,藍天白云是一場保衛戰,我們只能打贏,不能失敗。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一定能打贏藍天保衛戰。
(作者系江西財經大學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