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偉軍/文 王舒人/圖
又是一年畢業生找工作、用人單位攬人才的季節。本月,多家企業前來我校舉辦專場招聘會,特別是15日,華僑大學2008屆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在李回咤體育館舉行,100多家用人單位提供了1000多個就業崗位。雙向選擇之下,用人單位希望招到怎樣的人才?畢業生又期望找到怎樣的職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用人單位的性質不同、崗位差異,對畢業生的具體要求也有所差別。如專業性強的崗位比較看重畢業生的專業實踐經歷,管理崗位就比較看重擔任學生干部的經歷。而對畢業生的學習成績,無論什么崗位,用人單位都比較看重,盡管成績與能力不能劃等號在用人單位已是共識。同時記者在采訪多家用人單位招聘負責人后發現,畢業生的思想品質、團隊精神、個人綜合素質等因素已成為每一個用人單位在尋覓自己所需要的人才時的基本要求。這也與學校學生管理部門所做的《企業人才需求與高校人才培養調查問卷》的反饋結果基本相符。
多家舉行專場招聘的用人單位都對畢業生進行了相關職業能力測試,借此為找到具有職業發展潛力的人才提供判斷依據,這也是記者在調查中的發現之一。而且所采訪的招聘單位負責人幾乎都強調同一個問題——畢業生的心態,因為這是他們以往錄用的畢業生在工作中反映出來的一個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或太過理想,或急于拿到較高薪水,或急于達到某個職位等,相反卻忽略了這些都需要通過基礎的工作努力才能獲得。因此,用人單位都希望畢業生能調整心態,沉下心來,踏實地把事情做好。泉州富力金剛石工具有限公司負責人就表示,畢業生培養踏實肯干肯學的職業精神很重要。
什么因素決定了用人單位是否錄用一名畢業生呢?福建寶鑫金業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胡莉莉表示,一個有謙卑態度、有思想、有責任感的畢業生都是可以接納的人才。她同時特別指出,畢業生在求職時存在著明顯的自信心不足現象。連續四年來我校招聘畢業生的冠捷集團寧波有限公司研發處李中民先生非常認可華大畢業生的穩定性、學習能力強的優點,他說企業需要的是那些能夠與企業共同成長的人才。而上海滿譽軟件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百鵬則對畢業生能不能真正投入工作表示擔心,但他同時表示選擇是雙向的,企業也會在待遇、管理等方面創造條件,使畢業生能真正用心做事,并能長期留住。
薪水一直是畢業生找工作中的一個敏感話題。勞動和社會保障部不久前頒布的將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就業服務與就業管理規定》規定,用人單位在招聘信息中禁止使用“月薪面議”字樣。但記者在供需見面會現場發現,用人單位明確寫明月薪的還是少數,多數或者省略,或仍寫“面議”。對薪水問題,用人單位表示這很現實,無需掩飾,但在被詢問時都說得較模糊。安踏有限公司招聘負責人陸仁興說:“畢業生太看重薪水是不明智的,相反要多考慮企業能為自己的成長帶來什么。”
用人單位招聘負責人與華大畢業生交流
畢業生期望找到什么樣的職位?
在目前就業形勢嚴峻的狀況下,對自己走向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多數畢業生都比較看重。商學院2004級金融專業呂娟同學說,開始找工作階段對單位的要求會高一些,自己會比較看重企業的知名度,如果不能如愿,隨著時間和實際情況變化,就會降低要求,調整到更現實的狀態。與她同宿舍的同學都是這樣的心態。材料學院負責就業工作的羅陳娟老師稱,當前階段許多畢業生對工作期望值還是比較高,或對中小企業看不上,或對地區要求很高,或認為現在簽約過早,期待更好的單位,呈現出“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
對心目中的理想職位,記者采訪的十多位畢業生都將具有好的發展前景作為首選,其次才考慮地域、薪水、個人興趣等因素。在地域選擇上,大多要求地理位置不能太偏,或者就限定在自己的家鄉及附近地區。對月薪要求,畢業生都考慮到了地域消費水平差異的因素,研究生算及求學成本一般要求3000元左右,本科生要求1200-2000元不等,甚至在工作前期只要求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就可以了。
畢業生求職,除網上投簡歷外,找工作的主渠道還是參加招聘會。一般而言,畢業生自我感覺都不錯,但在招聘現場感受后都發現了自身的不足。材料學院2004級生物工程專業謝向前同學參加幾場招聘會后,發現自己競爭意識薄弱,于是注意改進,加強自信心的同時積極與招聘人員交流,日前他已順利簽約。工商學院技術經濟與管理專業的研究生劉同學也深有感觸,他說自己第一次參加招聘會面試時很緊張,后來就沉穩多了。
記者采訪中還發現,許多畢業生為找到理想的工作,多把握一些機會,采取了考公務員、考證、找工作等“多條腿”走路的策略,到時再擇優決定。
談及學校的就業服務指導工作,大多畢業生都給予肯定,也都提及了學校地理位置因素增加求職成本的問題,希望學校就業部門能在引進招聘企業上加大力度,不要僅限于閩南地區,走出去到外省引進一些知名的企業單位來校招聘。畢業生同時希望學校加大宣傳力度,讓外界更多地了解華大,了解華大學生的素質。
就業指導部門:調整心態 主動求職
針對畢業生找工作中呈現出來的情況,學校就業指導中心的李瑩老師給予了回應。
對畢業生目前暴露出來的“高不成低不就”現象,李瑩老師表示理解,但同時建議畢業生心態應更理性一些,不要錯過目前找工作的黃金時段。對畢業生希望學校加大引進招聘企業單位力度的問題,李老師表示,現實條件所限,這個問題比較難解決,因為用人單位在招聘過程中也有一個招聘成本問題。她認為找工作的關鍵因素還是在個人,不能守株待兔,要充分利用網絡等條件,廣撒網才能捕到適合自己的魚。李瑩希望畢業生不要過于看重地域,西部地區的生源可以多了解一些國家對大學生支援西部建設的獎勵政策。
她同時對畢業生就業提出三條建議:第一,調整心態,從自身實際出發。在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不要企圖找到百分百滿意的工作,只要職位符合自己的興趣,甚至不討厭都可以接受,等真正去做之后,積累了經驗,職業方向或許也更明確了。第二,發揮主動性,積極找工作。不能有依賴學校、學院、家長的思想,找工作關鍵在自己。求職中,畢業生沒有層次高低之分,個人素質體現在自己的面試表現中。第三,培養個人就業競爭力。前期準備與求職成功密切相關,就業競爭力的培養從低年級就應開始。同學們可在低年級時就了解自己的專業需求,確定職業目標,學好專業知識,這樣畢業時求職更有針對性。此外要注意綜合能力的培養,可以多參加學校的各種比賽培養自己的自信力,參加暑期社會實踐等活動幫助自己了解社會,培養自己的團隊合作精神、組織能力等;還可以有意識地到招聘會去感受一下,參加學校舉辦的模擬招聘等活動,提前了解就業狀況。
找工作是雙向選擇,一個意向的達成,不僅僅是畢業生的問題,李老師同時表示用人單位也需要盡可能為畢業生創造好的條件,這樣才能留住自己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