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羅剔抉 全景展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早期傳播軌跡《1917-1919: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啟蒙》出版座談會在學校舉辦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和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1917-1919: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啟蒙》出版座談會于9月2日在我校召開,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社聯黨組書記燕爽,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彭衛國,我校副校長陳信元、黨委副書記朱鳴雄等出席會議。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復旦大學哲學系魯紹臣教授,中國經濟思想史學會副會長、我校人事處處長程霖教授,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章忠民教授,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王鵬,我校黨委宣傳部部長章益國、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劉曉音等專家學者,我校出版社社長曹建、總編輯黃磊以及上海部分區縣和高校宣傳部門負責人、出版社負責人、駐滬部隊代表、院校代表、街道代表、本碩博學生代表及部分讀者參加會議。會議由黃磊主持。
燕爽代表市委宣傳部對新書的出版表示祝賀。他指出1917年和1919年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年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和1919年我國五四運動這兩個重大事件促成中國思想進程和道路選擇發生深刻變化。該書勾勒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最初歷程,對樹立理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這部著作的編撰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加強具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教材體系、話語體系建設,用中國的實踐構建中國的理論,用中國的理論解答中國的道理。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的理論,希望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能夠扎扎實實開展歷史研究,以高度的責任心和學術精神完成使命。
彭衛國強調,這部著作既是學術出版的精品,又是主題出版的力作。出版工作的核心任務是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上海是紅色文化之源,革命遺跡遍布城鄉,紅色文獻浩如煙海。怎樣把這些紅色文化資源變成主題出版之作,是上海出版界的光榮使命。出版是學術研究的主要表達和傳播方式,出版如何與學術研究相結合,共同挖掘好上海的紅色文化資源,是上海出版界做好主題出版的當務之急。彭衛國指出應進一步發掘相關文化資源,能夠推出一批面向廣大青年學生的優秀書籍,講好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尤其在上海傳播的故事。
陳信元代表學校向專家學者的到來表示衷心感謝,并介紹了談敏教授在前人研究基礎上所作的三方面嘗試:一是力求比較系統和完整地做到基礎性資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還原這個時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真實面貌;二是力求通過翔實的資料,梳理出一條符合邏輯演變的線索,呈現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傳播,由前史階段進入啟蒙階段的轉折;三是力求從經濟思想史研究的角度恰當地把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傳播啟蒙,以及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發展過程中的意義與作用。陳信元表示,今年是上海財經大學建校100周年,在新形勢、新任務前,上海財經大學會堅持理論創新、學術創新,要求出版社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做好主題出版的重要性,聚焦聚力學校學科優勢,努力提升重大選題出版能力,繼續鍛造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領域的傳世精品力作。
程霖作為研究者代表介紹了該書的研究過程和主要研究方法。該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共分3卷,共327萬字。作者談敏教授對1917-1919年間國內涉及馬克思學說、社會主義思潮和經濟學研究等領域的報刊文章和著作資料進行了全面梳理、甄選,對那一時期的70種報刊上的約500篇文章及若干著作做出重點考察,逐篇逐本予以詮釋、考證和分析,涉及250多個歷史人物,發掘了許多新的史料與代表性觀點。全書以俄國十月革命和我國五四運動作為中國近代的兩個重要歷史時點,圍繞1917-1919年間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歷程,全景式揭示這一傳播從前史階段進入啟蒙階段的思想背景、主要線索、典型資料、代表人物、轉折要素、影響范圍和若干啟示。
章忠民、魯紹臣、章益國、王鵬、劉曉音等與會專家學者認為,該書的研究有助于進一步認識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歷史路徑、多元因素、復雜進程、主導趨勢與時代特征。其創新之處在于,不僅還原了這一時期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傳播的真實面貌;而且梳理了一條符合邏輯自洽性的演變線索,從經濟思想史研究的角度,恰當把握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傳播啟蒙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發展過程中的意義與作用;同時,該書還結合歷史背景和時代因素以及中國傳統思想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史料整理和借鑒前人研究成果的堅實基礎上,從經濟思想史領域入手但又不局限于單一領域,從多方面進行跨學科領域的研究,力求以多學科的視界,運用多種研究手段,通過貫通比較和深入剖析,得出可靠、可信的結論。書中的研究成果對于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與加強主流意識形態陣地構建具有重要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
回顧歷史,是為了更好地前行。座談會上,讀者代表蔡偉、肖思嘉暢談了讀書體會。他們認為,這部著作用豐富的材料、客觀的史實、學術的語言、縝密的邏輯理考察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1917-1919年間傳入中國的歷史軌跡,廣大革命先驅通過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著名文章和演說,闡述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謳歌十月革命勝利,積極領導和推動五四運動發展,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啟蒙爭取了時間和空間。毛澤東、楊匏安等眾多無產階級革命家對馬克思主義的評價、宣傳,讓他們極為贊嘆當時的國內思想領袖、先驅在眾多舶來思潮中敢于開拓的勇氣和決心。這激勵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學習中也要堅定理想信念,自覺而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理論,在迅速變化的時代中贏得主動,在新的偉大斗爭中贏得勝利。
曹建和黃磊介紹了該書出版情況和下一步出版工作。近年來,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在發展定位和選題布局中密切圍繞黨和國家重點理論及重大戰略組織出版工作,以主題出版引領學術出版轉型,圍繞學校學科優勢組織選題,成系列、上規模、深化選題組織、創新內容表述形式,積極推進數字資源配套體系建設,探索學術出版知識服務范式,不斷以主題出版賦予學術專業出版新的生命力,推出了一批重磅好書。在“十三五”期間,出版社將繼續把強化主題出版作為提升服務大局、服務高校教學科研能力的重要內涵加以建設,以主題出版引領學術出版轉型發展,在服務“雙一流”建設、提升出版影響力建設的征程中繼續前進。特別是在明年馬克思誕辰兩百周年之際,出版社將與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同推出《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譯叢》等重點圖書。
座談會上,與會領導還為上海市委黨校、上海社科院、上海市圖書館、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駐滬某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駐滬某部、亞洲藝術品金融商學院、楊浦區圖書館、虹口區提籃橋街道、上海工程技術大學管理學院和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等10家單位贈送本套圖書。 (吳靜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