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為本 創新為基 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創新創業
安徽大學圍繞建設“國際知名、國內一流高水平大學”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創新為基”的工作理念,深入學習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和安徽省政府《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精神,高位謀劃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探索全程式、多元性、全覆蓋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和運行機制,培養大學生文理交融的知識結構、創新創業的實踐能力和勇于挑戰的精神品格,努力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創新創業。
一、以提高教育質量為核心,深化教育教學改革1.立足人才培養,優化創新創業教育方案。建立“教育、實訓、指導、服務”多元性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體系,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科學設計全覆蓋的創新創業教育方案,促進學校教育思想觀念轉變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根據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對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中國家職業標準和相關部門、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的專業人才評價標準,明確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將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作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標。全面修訂人才培養方案,科學制定專業教學質量標準,細化創新創業素質能力要求,突出大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把創新擺在人才培養的核心位置,推進協同育人,加強聯合培養,建立結構調整、多樣合作、交叉培養新機制。圍繞學校“233N”的本科人才培養新模式積極開拓多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新途徑。面向全體學生開展創新思維教育和創新創業項目訓練,面向部分學生開展創業培訓,面向小部分學生開展創業孵化,做到創新創業教育全覆蓋。為有意愿、有潛質的學生個性化制定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計劃。優先支持參與創新創業的學生根據創新創業興趣、意愿和需求跨學科門類轉入相關專業學習。實施彈性學制,支持部分在校大學生創業,并根據創業時間和成果換算學分和成績。
創業學生可根據創業需要與學校協商確定休學年限,辦理相關休學手續。
2.瞄準育人需求,推進精品化課程體系建設。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作為必修課程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形成“創新思維———創新項目———創業訓練———創業實踐”階梯型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面向全體學生開設研究方法、學科前沿、創業基礎、就業創業指導等方面的必修課和選修課,開設《創業學》、《就業服務與管理》、《大學生創業教育》、《電子商務創新創業教育(系列)》、《創業管理》、《創意思維》等專業課程和《創業學理論與實踐》、《大學生創業教育》等創業類選修課程。2016年,針對全校大三全年級約5千多學生開設了《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和《創新創業教育》兩門實踐課程;增開了《創業入門(行業資質、創業流)》等課程。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專題講座,邀請知名企業家、教育家和成功創業的校友典型,幫助學生了解當前創新創業熱點,增強創新創業意識。加強教材建設,組織學科帶頭人,聯合行業企業優秀人才,編寫出版符合創新創業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適應學校辦學特色,反映國內外先進水平,具有科學性、先進性、適用性、特色性的優秀教材,已出版《大學生創業實踐與實務》教材。
二、以提升能力水平為基礎,完善實踐教育體系1.抓好“兩個計劃”,大力提升學生科研創新能力。自2006年起設立了校級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2008年入選國家首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學校,2012年入選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高校,2012-2016年共實施1673個學生項目,每年約有2000名學生參與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參與項目學生數逐年遞增。2011年啟動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累計立項569個,累計投入經費900余萬元,參與學生逾千人。通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項目的實施,學生接受了各級各類項目的系統化訓練,極大地增強了個人的科研綜合能力,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2016年,學生以第一作者共發表學術論文227篇(其中SCI收錄15篇、EI收錄4篇、CSCD期刊9篇),學生參與共發表113篇(其中SCI收錄44篇、EI收錄3篇、CSCD期刊9篇),申請發明專利43項,其中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1項。同時設立學術科技獎學金,激勵學生科技創新。連續12年舉辦“大學生學術科技節”,以創新創業講堂、“挑戰杯”、創新創業實踐等板塊和創業者沙龍、企業家進校園等各類活動為載體,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組建了94家學生社團,其中市場營銷協會、凌云創業社等創新創業類學生社團18家。
2.實施競賽項目,切實提升學生創新創業實戰能力。積極開展安徽大學大學生科技文化競賽項目,學校已連續舉辦3屆“校友杯”商業創新大賽,積極參加“創青春”大學生創業大賽和“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各類創新創業競賽和學術科技活動。2008年以來,學校在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物流設計大賽、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等項目上共計獲得國際級獎勵40余項、國家級獎勵900余項;在2012年全國大學生管理決策模擬大賽中,我校的“群芳之冠”代表隊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榮獲特等獎。在2013年第十三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獲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同時獲累進創新銀獎及交叉創新三等獎。國內首創安徽大學機器人劇場賽,受到了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和中央一套的“朝聞天下”等國內眾多媒體的關注,時任國務委員劉延東、安徽省委書記王金山、安徽省省長王三運等領導曾親臨現場觀看表演。在2016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中,我校推報的5個創業項目榮獲2銀3銅的優異成績。
三、以打造支撐平臺為依托,推進創新創業實訓與服務1.搭建實訓教學平臺。建立了“新聞傳播實驗教學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生態與環境實驗示范教學中心”和“化學化工實驗教學中心”等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以及現代財經、電子信息系統與自動化等11個大學生創新實驗室,依托實驗室資源開展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實驗室由學生自主管理、全面開放,成為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的重要平臺,中央電視臺2套《第一時間》、《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創新導師機制,由校內學院派導師和50余位省內企業界精英為代表的實踐派導師共同組建了創業教育團隊,并整合我校優秀青年教師和優秀大學生創業者資源,形成了具有學校特色的實踐派—學院派導師、青年導師和創業導生“三導制”創業導師機制。開展創業訓練、KAB、創業模擬實訓等創業培訓活動,年均培訓學生1500人次。實施“青年新徽商”校園培育計劃,邀請知名創業團隊和成功企業家來校組織創業特訓營。
2.構筑孵化服務平臺。學校與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安徽大學科技園及寶鋼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昆山花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等38家企業共建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遴選一批表現優秀的創業團隊進入兩大科技園區和企業進行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踐。學校在省內與廬江、懷寧、太湖等8個縣建立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與29家知名大型企業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受到了《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等多家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2015年成立新徽商創業教育工作室,聯合安徽大學科技園,舉辦新徽商培訓訓練,年均投入20萬元,充分調動校內從事創業教育的教師、輔導員的積極性,聯合校外的企業家導師團、天使投資基金、校友資源的力量,合力打造以安徽大學學生為主,服務省內各高校,提供包括創業基礎教育、創業培訓、創業團隊培育、項目對接與孵化等綜合服務的全方位的大學生創業教育和科技成果項目孵化平臺。成立大學生創新創業服務中心,扶持大學生從事自主創業、科技成果轉化,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場地、資金、政策、咨詢等一站式、一條龍服務。學校把創新創業文化作為大學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通過不定期、有重點地邀請學術大家、企業家、行業精英等舉辦高水平的創新創業講座和論壇,在校園營造氛圍濃厚、寬容失敗的創新創業環境。2016年,學校共組織創新創業類報告會120余場,吸引聽眾6萬余人。學校還積極通過網絡、手機平臺、報刊、廣播、宣傳欄等媒體,及時宣傳國家和地方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宣傳自主創業的畢業生先進典型,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成效,受到學生普遍好評。
四、以創新體制機制為保障,落實創新創業工作長效機制1.領導重視,保障到位。學校黨政領導高度重視創新創業工作,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和分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任副組長,黨委宣傳部、教務處、學生處、校團委、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財務處等部門為成員單位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指導全校創新創業工作。制定并實施了《安徽大學關于進一步加強本科實踐教育的指導性意見》、《安徽大學創新創業教育實施辦法》、《安徽大學創新實驗室(基地)學生創新項目和基金管理辦法》、《安徽大學中青年教師社會實踐暫行辦法》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形成了“學校主要領導牽頭,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共同配合,全校師生積極參與”的創新創業工作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形成工作合力,有效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成立學科中心和安徽大學大學生創業服務中心,現有辦公場地4500余平方米。全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150余人,同時聘請100余位兼職創業導師。學校年均專項投入創新創業教育經費500余萬元,支持學生的創新創業項目、科技文化競賽和創業孵化等,同時積極引進社會資本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
2.凝聚團隊,鍛造素質。按照“全員參與,專兼結合”的原則,著力打造一支敬業奉獻、業務精良的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要求所有教師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學生的自主創造意識和創新精神。開展教師創新創業教育能力提升計劃,鼓勵廣大師生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鼓勵教師帶領學生創新創業,將教師從事創新創業教育情況作為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和績效考核的重要指標,并對取得較好效果的教師給予獎勵。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和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由講授創新創業相關課程的教師和輔導員組成。專職教師隊伍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專題研究,總結交流創新創業教育經驗,推廣創新創業教育優秀成果。支持專職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鼓勵教師參與社會和行業的創新創業實踐。定期組織教師培訓、實訓和交流,不斷提高教師教學研究和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水平。建立健全兼職教師管理制度。聘請實踐經驗豐富的知名科學家、創業成功者、企業家、風險投資人等各行業優秀人才擔任專業課、創新創業課授課或指導教師,彌補我校師資實踐經驗缺乏特別是創業實踐經驗欠缺等不足,切實開展創新創業實踐、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孵化等學生指導工作。
隨著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改革的持續深入,學校辦學水平不斷提高,畢業生近三年初次就業率均達到87%以上,畢業生質量得到了社會廣泛認可,學校被教育部授予“2014年度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稱號。學校每年有近1/3畢業生進入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攻讀研究生。學校成為外交部選拔錄用公務員定點高校,為外交部輸送了近60名外交官;成為各級政府公務員重要來源高校,以及國際和國內500強企業重要的員工基地。
學校創新創業氛圍日益濃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高。管理學院程剛同學創建的創業團隊擁有6項軟件著作權和發明專利,在2014年首屆“創青春”創業大賽中榮獲省賽銀獎,其創業項目在2015年成功融資數千萬元。化學化工學院吳秘同學組建的科研團隊開展關于光電納米器件的研究,發表SCI收錄論文3篇,其中JCR一區論文2篇,其團隊榮獲2015年“挑戰杯”省賽特等獎,入圍國賽終審決賽環節,其團隊正在積極將該項目商業化。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天聰同學組建的創新團隊人數達100多人,涵蓋我校計算機、文學、新聞、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專業,該團隊憑借《基于移動端的doSchool校園社交與服務平臺》項目在2014年“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移動互聯網創業專項賽中榮獲金獎,該項目現已成功融資300余萬。
學校創新創業指導服務水平顯著提升,學生滿意度高。2008年入選國家首批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立項學校,2010年獲評安徽省首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高校”,2012年入選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實施高校”,2014年榮獲教育部“2012-2014年度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先進單位”和“全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與實踐先進單位”,2016年學校“三創學院”獲批入選全省首批省級創業學院。任課教師有1人獲“全國首屆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一等獎,3人獲“全國高校創業教育先進個人”,5人獲“安徽省高校就業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