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火車已經哐當哐當地行駛了19個小時,窗外的景色終于不再是單調的戈壁灘,變成了沙漠和高山交替出現,空氣也是越來越干燥,喉嚨感覺都要冒煙,嗞嗞——伴隨著一陣震耳欲聾的剎車聲,火車停了下來,走出車門,一陣熱浪撲面而來,恰如這熱情似火的喀什,歡迎著人們的到來!
我是房寶康,山東建筑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11級學生,2015年6月懷揣著建設美麗邊疆的滿腔熱情,主動報名參加了西部計劃,被分配到喀什地區團委,正式成為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時光如梭,我已經在這里志愿服務了近一年,這一年的志愿服務經歷可以總結為一句話:志愿服務,我的生活精彩繽紛;公益援疆,我的人生意義非凡!
公益電商
初到喀什,這里的美食把我深深吸引住了,各種甘甜的水果、醇香的干果,讓人在這里大飽口福。8月份去當地農村青年阿布都家里探訪,他帶著我去他家的葡萄園親手摘葡萄吃,這讓我高興許久。走進葡萄園,看到他家的葡萄園是和核桃園在一起的,核桃樹上也掛滿了還未成熟的核桃,我就問他核桃好不好賣,他告訴我說去年種植的紅棗和核桃都被商販低價收購走了,辛苦一年的收入才幾千元,今年又是個豐產年,可是豐產不豐收,賣不上價錢是他們這些種植戶最為頭疼的。
聽到這我的心情很沉重,這件事深深觸動了我。作為一名在團委工作的志愿者,我想幫助像這樣的農村青年,幫他們找到好的銷售渠道,獲得更多的回報。此時,我的腦海中涌現出一個想法,既然這里的產品這么好,而內地的人們又在尋找優質放心的產品,何不通過互聯網把兩者結合起來,同時將內地來疆的大學生志愿者與當地的農村青年結合起來,搭建公益幫扶平臺,構建新疆農副產品到內地的渠道?這一想法被團委領導所肯定,通過正在推廣的青年電商項目,成立了南疆第一個志愿者公益電商,線上通過淘寶店鋪、微店,線下通過對接果品批發商,幫助當地的農民銷售他們自己種植的紅棗核桃等新疆特色農副產品,賺取的微薄利潤用于愛心助學、沙漠綠化等公益事業,店鋪創建以來,通過我們積極的宣傳推廣,銷量從無到有、逐漸擴大,目前,我們每個月平均可以售出半噸農產品,收入達到1.5萬元,已陸續幫助當地農民銷售紅棗、核桃等特色農產品8余噸,解決了他們苦惱的銷路問題,新疆的維吾爾族朋友對我們這群內地來的大學生志愿者都感覺亞克西(好、優秀的意思),我逐漸被他們所信任,成為了他們的阿達西(朋友的意思)。
幫困助學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通過上海愛心人士的幫助,邊疆的孩子們獲得了100輛自行車。去年11月,縣團委反應,伽師縣三鄉小學的孩子們上學路途遙遠,每天要步行2個多小時,馬上就要入冬了,天氣越來越寒冷,孩子們急需上學用的交通工具,減少每天在路上花費的時間。
得知這個消息以后,我們立刻行動起來,通過同樣在團委援疆掛職的何甜書記,聯系到遠在上海的陳總,陳總聽說這個事情后,很同情這些孩子的境況,當即表示拿出3.6萬元為這些孩子們購買自行車。
因為時間緊迫,從內地運送已來不及,我們就從喀什找到一家自行車店,老板買買提·圖爾蓀聽說我們的目的后,為我們推薦了一款性價比很高的自行車,價格也只要500元/輛,卻還是超出了我們的預算,通過不懈的講價還價,最終讓他同意把這款自行車以360元/輛的價格賣給我們,前提是我們得自己組裝、搬運。于是,我們便白天上班,晚上過去組裝。經過3天的努力,終于將這100輛嶄新的自行車組裝好送到孩子們的手中。雖然過程很艱苦,但當看到孩子們幸福的笑臉時,我覺得再苦再累也不算什么。
走遍新疆
喀什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在這里,你可以領略到高山的巍峨、沙漠的浩瀚、高原的遼闊、湖泊的蔚藍……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走遍了喀什十二個縣市里的十一個,領略了維吾爾族文化的深厚悠久、塔吉克人家的熱情淳樸以及各地不同的民族風情。從麥蓋提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到塔縣的帕米爾高原,從海拔780米的羅布泊到海拔4733米的紅其拉甫口岸,從北疆的草原駿馬到南疆的綠洲牧羊,一路走來,不同的風景,不同的心境。
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喀什作為新疆的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中國最大的清真寺——艾提尕爾清真寺,還有香妃墓、維吾爾老城、金胡楊森林公園、達瓦昆沙漠景觀、帕米爾高原、慕士塔格峰和紅其拉甫口岸,這還只是喀什,新疆還有喀納斯自然風光、天池景觀、吐魯番火焰山、伊犁薰衣草原、和田沙漠公路等各種瑰麗風光。
我走得還不夠多,接下來我還要走,走遍喀什、走遍新疆,去認識更多的人、體驗更多的民族風情、了解更多的民族文化。
自主創業
16年開始,我去烏魯木齊參加了新疆自治區的創業青年培訓班。培訓期間,我產生一個大膽的想法,我要和當初請我做客的阿布都一起創業。
回到喀什,當我把這個想法告訴他時,我倆一拍即合,決定成立喀什太彼愛提商貿有限公司。太彼愛提是維語大自然的中文發音,我們的理念就是通過互聯網和線下渠道將新疆綠色、自然的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讓他們通過我們的產品,感受到新疆大自然的味道。我們從事的是一份綠色的事業,我相信也堅信,大自然的味道通過我們將傳遞到每一個消費者的手中,借用一句廣告詞就是:“我們不生產自然的味道,我們只是大自然的搬運工。”
我們,踏上了自主創業的路途,讓自己也為當地的扶貧脫貧、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做一份貢獻。
游子心聲
作為一名建大的學生,我衷心感謝學校和學院四年的辛勤培養,大學期間我擔任校學生會副主席,是那段寶貴的經歷讓我認識到人生需要不斷探索、不斷拼搏。
在喀什地區團委工作時,有三個在喀什大學掛職的老師來單位了解公益電商的情況,就是這個偶然的機會,我認識了母校土木學院在喀什大學掛職的援疆干部-肖俊華老師,得知肖老師也是15年剛剛到這來掛職,我與她更是多了一份“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我佩服肖俊華老師的魄力,作為一名女同志,主動請纓,放棄了原來優越的環境,來到遠離家鄉和親人的西部邊陲,這份精神讓我動容,我們要在這邊疆,將我們建大人的精神弘揚與傳承,讓“厚德博學,筑基建業”的建大校訓在祖國之邊綻放傲人之花。
我希望可以有更多的學弟、學妹到這里來服務,將青春燃燒在最需要你們的地方。我也要提醒你們,這里不像內地,經濟沒有那么發達,可能沒有那些大型商場、步行街,而且這里幅員遼闊,從一個縣到另一個縣就像從山東的一個市到另一個市,坐在火車上跑20個小時還跑不出新疆。
作為一名大學生西部計劃志愿者,我謹記祖國的號召:“新西部、新生活、新成長”。我決定,繼續服務2年,用自己的力量幫助這里的人們,讓他們的生活更加幸福,不用再走2個多小時的路趕去上學,不再擔心自家的紅棗爛在地里,不再憂愁自家的核桃無人問津。我也要用自身的經歷為新疆正名:這里是一個廣袤美麗的地方,有著悠久的民族歷史和璀璨的民族文化;這里的人們淳樸善良,民族團結深入人心;這里的社會和諧穩定,中巴經濟走廊為這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作為一名建大學子,服務邊疆無怨無悔,作為您遠方的孩子,值此母校建校60周年之際,祝愿母校: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甲子輝煌,弦歌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