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團團員教授當地孩子舞蹈
藝術團赴望奎縣衛星鎮演出
2003年,在黑龍江大學的校園內,一個新的學生組織誕生了。在這個有著近百個學生社團的校園里,新的學生組織和社團層出不窮,然而,這個新團體的出現卻格外引人注目,因為它吸納了我校主要的藝術骨干,她就是“心連心”藝術團。校園文藝的頂梁柱歷經4年多的時間,“心連心”藝術團已成為我校文藝活動的頂梁柱。在校園文化藝術節和各類文藝晚會中,在校園歌手大賽、舞蹈大賽等各種藝術比賽中,藝術團成員的表現都令人贊嘆。在“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藝術大賽和“中國大學生校園歌手大賽”等全國性藝術比賽中,“心連心”藝術團成員代表我校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使我校聲名遠播。在中俄大學生藝術節中,藝術團成員用音樂與舞蹈詮釋著中俄兩國友誼的美好華章。
“心連心”藝術團已經成為我校的一張藝術品牌,藝術團在緊跟時代步伐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也為黑龍江大學這個藝術氣氛濃重的高等學府寫下了燦爛輝煌的一筆。社會實踐的新主體2004年,我校積極為“三下鄉”活動搭建新的平臺,全面拓展學生“三下鄉”活動的思路。作為全省綜合性大學的杰出代表,我校充分發揮了綜合性大學的優勢,大力開展以文化下鄉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心連心”藝術團作為文化下鄉的新主體,應運而生,并且逐漸成為我校“三下鄉”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亮點。
每當暑期來臨,“心連心”藝術團便會迅速凝聚成一個整體,深入基層,送文化下鄉。雖然是一個年輕的組織,但是“心連心”藝術團卻已經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與傳統。藝術團現有成員一百余人,其中包括各類綜藝性人才。在幾年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藝術團的優異表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文化下鄉的主力軍五常、海倫、肇源、望奎,2004年以來,“心連心”藝術團送文化下鄉的腳步從未停止過。每一次下鄉,藝術團都有新的收獲,新的成長。
07年8月,“心連心”藝術團愛心之旅的目的地是望奎縣衛星鎮。7月初藝術團就開始籌備演出,從節目的申報、篩選、審核,到編排、彩排、上演,團員們力求把我校學子最優秀的一面展現給當地百姓。許多團員犧牲了個人的時間,但他們無怨無悔。一名團員回憶到:“每次下鄉,看到那么多老鄉趕來看節目,都十分感動。尤其是當地小朋友們說,要好好學習,要像哥哥姐姐們又有文化又多才多藝,我們就覺得付出十分值得。”
每次下鄉都是對團員們的一次歷練,都是對團隊精神的升華。下鄉演出的舞臺裝備十分簡單,沒有化妝間和休息室,沒有合適的舞臺,這一切都需要演員們去適應。在藝術團這個百十余人的團體中,每個人都要相互配合,大家知道自己代表的是黑大,是一個整體,團隊協作和配合在這時展現得淋漓盡致。
四年來,“心連心”藝術團不僅在校園內施展自己的才華,更將自己的影響力拓展到校外。這是一個富有愛心、誠心、進取心和責任心的團隊,通過她,越來越多的人見識了黑大學子的綜合素質,也了解了黑龍江大學這座充滿社會責任感的大學。記者 李茜 見習記者 王澤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