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應讓更多老百姓認同
日前,教育部職教中心研究所舉辦了關于 “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課題研討會,會上有專家給大家出示了一組調查數據,數據顯示:只有不到5%的家長期望自己的子女進入中高職學校學習;10.5%的學生自己愿意選擇到中高職學校就讀;在接受調查的人當中,真正到中職和高職就讀的學生分別只占0.3%和0.6%。
而與這組數據相對應的是,我國已把職業教育發展作為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教育工作的戰略重點可以說,目前我國的職業教育已迎來了一個最好的發展階段,但是,為什么還是有這么多人不買職業教育的“賬”呢?
老王為何不讓兒子讀中職老王是80年代的中專生作為技術工種,每個月都能有幾千元的收入。但是,當他上初三的兒子想分流到中職學校時,卻遭到了他的強烈反對。這讓很多人不解,老王自己就是中職畢業生,掙的錢也不少,按說對中職應該有感情了,怎么還這么強烈地反對自己的兒子讀中職呢?
說起反對兒子讀中職的理由,老王也是一臉無奈,雖說職校畢業生有一技之長,找工作時相對容易點,但是,他們中大多數人還是像他一樣從事一些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不僅工資跟高學歷的人群沒法比,工作環境和勞動保障等方面也差了不少。
老王的話其實道出了很多反對孩子讀職校的家長的心聲,采訪中很多家長認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是學習成績不好或是家庭貧困才去讀的,如果讓自己的孩子讀職校會有 “低人一等”的感覺,而且職校畢業生大多工資低、福利差、工作不穩定,要不斷為他們的將來擔心。調查數據也顯示:在不愿讓孩子上職校的家長中,有36.6%的家長是顧慮孩子職校畢業后工資待遇和社會地位比較低。
高職生找到工作為何又失落小李是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三年級的學生。今年年初,他被某合資企業相中,即將走上工作崗位的他,見到記者時,卻有點郁郁寡歡,沒有顯出找到工作的喜悅。
小李相信自己在技術方面的能力,只要給他時間學習和實踐,肯定會大有長進。但是,在學歷和文憑方面,他就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確實,小李的困惑并非個別現象,采訪中很多學生和家長都表示,現在普教和職教不能溝通,“一次選擇定終身”,還有中高職的路一直不暢等問題,都成了他們在考慮是否就讀職校時的 “攔路虎”。調查數據顯示:在不愿意讓孩子到職校就讀的家長中,有47.5%的家長認為,上了職校等于斷送了孩子進入高等學校深造的機會。
專家支招改變職教“冷遇”
“要想從根本上提高我國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就要建立讓職業教育及其學生、教師可持續發展的體系?!泵鎸β殬I教育的現狀,參與此次“如何增強職業教育吸引力”課題研討會的專家和業內人士紛紛支招,達成共識。
“職業教育專業千變萬化,切忌‘一刀切’,比如數控技術,3個月就能學會,卻要學生花費3年的時間來學習,結果造成畢業生上崗快下崗也快,轉崗還慢,這就提醒職業院校在設置課程時,不只是面向一個專業,而是面向一個專業群,使學生學成之后在一個專業群里不僅可以轉崗,還可以晉升?!敝袊殬I技術教育學會理事蔣乃平認為,社會各界都應轉變“重腦力輕體力、重經理輕工人”的傳統觀念,真正尊重勞動,重視勞動者;職業教育者自身也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調整專業課程設置、提升技術含金量等來加大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就教育外部而言,應制定公平的政策,讓職教畢業生從工資、社會保障、人才選拔等方面與其他人才享受同等待遇;而就教育內部而言,應建立“讓學生繼續學習的路”,使中高職銜接暢通,普高和職高“同等”,這樣才能讓老百姓認可 “職業教育也是一條成才之路”。 超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