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子報
    電子報

    從起點到終點,我們從不言棄——新聞學專業首屆本科生成長側記



      圖為新聞班同學在湄洲島拍攝。


      漢語言文學系05級新聞學專業曾婷婷在今年閩南日報社招聘中,以筆試第二、面試第一的佳績從148個女生應聘者中脫穎而出,已正式成為閩南日報社的記者。
      該班團支書告訴記者,作為我校第一屆新聞學專業畢業生,他們的就業情況是幾家歡喜,幾家愁。“但大部分同學的工作都有了著落。”潘鈞進入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曾逸云順利考上廈大新聞學專業研究生,崔一雄考上廣西師范大學的傳播學專業研究生;劉靜波通過公務員國考,成為了廣西省國稅局的公務員……盡管在社會上早已流傳著就業寒冬之說,但畢業晚宴上新聞學子們還是喜笑顏開,暢想未來,對自己今后的生活滿懷信心。
      的確,新聞學專業作為我校新辦的專業,在興建時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專業在發展過程中碰到了許多“瓶頸”。然而,05級新聞學生和老師們克服重重困難,懷著一顆追求奮進的心,沿著腳下的路,不斷向前邁進。在實踐中鍛煉自己"從上課第一天,老師就鼓勵我們參與實踐",在新聞學專業接受學士學位授予權評估時,05新聞的一名學生這樣說道。
      2005年,新聞學專業首次招生,但作為新辦專業,當時師資力量緊缺,新聞學專業書籍匱乏,怎么辦?學生也在迷茫中思考。"我們剛進來的時候,師資力量較薄弱,教學設備不夠齊全,但我們有著強烈的學習欲望,積極學習新聞采寫,逐漸對新聞有了濃厚的興趣。"新聞班李同學回憶剛入學時的情景。
      那時,陳美云老師成了學生們的領頭人。她鼓勵大家積極實踐,新聞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實踐中學習、摸索。可是到哪里實踐?當年9月,校報、電臺進行納新,作為校內最好的實踐平臺,新聞專業同學蜂擁而入,甚至出現052班男生集體報名校報的盛況。兩個班級70名學生,共有近30名學生進入校報和電臺。
      在校報,05新聞的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并得到了陳美云和阮榕兩位記者出身的編輯指導,學生迅速掌握了新聞采寫、編輯、排版等基本功,成為校報電臺的主力。經過一年的鍛煉,崔一雄、郭旭文、曾婷婷、王志暉等已經成長為校報的主干。同時,校報作為實踐平臺,大家增長了實踐技能,新聞采寫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中國高校校報2006年好新聞評選中,郭旭文、郭麗瓊采寫的新聞《春暉一片暖人心———護理學系05級愛心互助會誕生記》獲消息類三等獎,阮榕、郭旭文編輯的2006年9月25日第13期第4版獲版面類三等獎。
      "我覺得大學四年,在校報三年,這段經歷給了我最多幫助,在校報我學到了關于報紙的基本知識,通過寫稿和編輯,我的新聞業務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鍛煉,而這都是我筆試能得第二的重要原因。"曾婷婷回憶道。
      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參與到實踐中來,新聞052班的李文宇、崔一雄等人隨即發起,召集同學,籌劃成立新聞協會。2006年3月16日,莆田學院新聞協會正式成立。
      新聞協會成立后,協會成員立即投入報紙的籌辦。沒有設備,校報施予援助,將設備借給新聞協會;缺少資金,中文系給予及時幫助。同學們積極投入采訪、寫稿、編輯、排版、印刷等事宜中,由于各種原因,新聞協會最終沒有辦成報紙,然而在整個過程中大家都對辦報的流程有了客觀認識。見證了數個第一去年四月,我校新聞學專業拍攝的紀錄片和廈門大學廣播電視專業學生進行了聯合展映活動,這是新聞學專業學生第一次創作紀錄片。紀錄片拍攝組成員清晰地記得,林念生教授帶領同學們進行實地拍攝時,話筒、錄音筆較少,大家就用手機、MP3,拍攝一個幾分鐘的畫面,有時需要幾個小時。為了拍攝一個早晨的畫面,他們在12月的寒冬里天不亮就扛著攝像機出發,為了補拍到合適的畫面,他們更是冒著嚴冬,犧牲睡眠時間,在凌晨拍攝一些人通宵上網的情況。
      就這樣,在大家的努力下,關注民生、關注傳統文化,反應大學生生活的紀錄片一部部面世。“經歷過才能體會到作為一個電視人的辛苦,回顧往昔,第一次拍片,好比做一次長途跋涉。當我們冷眼旁觀,畏懼不前時,它是一條漫長無際的道路;當我們熱情投入其中時,它便是通向成功之門。”曾逸蕓說。
      "不想碌碌無為終結大學生活",創辦了我校第一份學生報紙的負責人傅曉茹這樣告訴記者。從剛開始獲取刊號,取得報紙的合法權而奔波,到后來為提升報紙質量,不斷培養一個強有力的領導層,培養一批新聞素質高、對新聞對報紙有執著熱情的新聞人而努力。他們憑著自己的喜愛不斷促進《聞鋒報》和自己成長。傅曉茹也依靠自己的辦報經驗,在九牧公司順利找到工作。"如果沒有辦《聞鋒報》,我是不會知道自己喜歡報紙編輯這種工作的,因為辦報,我積累起了對報紙的強烈興趣,這種興趣激發著我主動聯系實習單位,主動尋找與媒體相關的工作,并且堅信這就是我的職責所在。這一切都為找工作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聞鋒報》的辦報經歷和經驗讓我找工作時可以胸有成竹地跟老板說:“我可以做好這份工作,我覺得我很適合這個職位。”
      05新聞同學還參與攝制了我校首部原創DV劇《戀戀風歌》。2008年3月,由秘書專業學生謝智河導演的這部DV開拍。05新聞的王志暉、蔡朝偉、蘇炳敬、林招濱等組成的攝像團隊負責該劇的攝像。試拍當天,正好是他們上第一堂攝像課,試拍完成后,攝像人員立即跑去向攝像老師請教,現學現用。因為沒有定向話筒,攝制人員只能將攝像機一直往演員身上靠,錄下聲音。有一場在圖書館附近的戲,為了能錄到女主角楚暖暖哼的歌,攝像頭一直定格在女演員的臉上,以至于拍攝出來的畫面長時間停留在演員的臉部,沒有遠景。后來,有些片段改用手機錄音,還有些片段則靠配音來完成。終于,努力沒有白費,作品在08年感恩節當晚上映。
      "一切都是摸石頭過河,探索著前進。"王志暉這樣回憶第一次拍DV劇。
      這一個個的第一,是05新聞學生努力的見證,也為他們就業提供了實力保證。留在記憶里的印象畢業前夕,部分新聞學專業學生代表與漢語言文學系師生展開了座談,許多同學感慨良多。
      他們目睹了這個新專業的誕生、發展過程,盡管有的同學對這個專業的辦學還有些不滿意的地方,但他們還是一路走來,一路高昂,一路實干。"對于學校很多目前無法改變的硬件設備,我們不應一味地抱怨,而是我們自己要在原有的基礎去努力,去提升我們自己,當我們把自己努力做的一件件小事都做成功時,到畢業時你就會發現你已經成功了。"李雷這樣說。
      新聞學專業老師帥志強認為,05級同學們學習主動性很強,樂于動手,勤于練筆,敢于實踐,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就業競爭力。
      離別之際,同學們給新聞學專業辦學提出了許多建議,有些談及的是課程體系問題,有的涉及實習指導,有的與硬件設備相關。
      他們更加希望學校新老專業豐富內涵發展,重在提高品質,希望來年鳳凰花開時,花更艷人更俏。
    帥志強 本報記者 楊洋 王志暉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人|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 亚洲精品伦理熟女国产一区二区| 亚洲不卡中文字幕| 亚洲视频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人成电影网| 亚洲综合小说久久另类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亚洲国产精品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无码a∨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亚洲成A人无码成A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亚洲| 亚洲精品自偷自拍无码|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在线播放亚洲精品|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V亚洲精品V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在线观看国产区亚洲一区成人 | 亚洲AV成人无码天堂| 一区二区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成AV人影片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人成网站| 亚洲日韩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天堂不卡|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av| 亚洲综合偷自成人网第页色| 亚洲精品又粗又大又爽A片| 国产精品亚洲小说专区|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国产亚洲AV无码AV男人的天堂 |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 | 亚洲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色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久久无码|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